在出现“可以快速扩张”,但公司拥有人却“明显没钱”的时候,会有第一个投资人出现。
一般的点子在第一轮接受投资时,大概会获得20万美金至200万美金的资金,对方会要走10左右的股份。
毕竟是试水,投资人是在投资,不是在送钱,如果给多了对方直接烂尾怎么办?
当然第一轮接受投资,也有投资方想多要一些,比如20甚至更高
那就是真的成了帮对方打工了,在四五轮投资完成后,上市的时候,很可能创办人完全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然后大头也不是他们拿,那谁愿意呢?
饿了么中国第一次接受投资,对外称“获得数百万美元投资”,准确数字是多少不清楚
第二次也是差不多
到后面才几千万美金、十几亿美金的吓人。
唐觉晓给自己产品的定位是,目前400万美元,他愿意让出产品10。如果觉得这个价位太高,拖个几个月,唐觉晓自己又扩大了,那就不是这个价码了。
他的注册资金只有200万美金,只够他玩四个月,家里给的支持也不会太多。
原本他是很急的,但现在,他已经开始回血了,那就反客为主,钱还是会接收,毕竟这是滚雪球的方式,但他要占上风。
第一个来找唐觉晓的是kcb,这是美国成立了接近100年的老牌公司,二战前就有了。
这公司财力雄厚,专门投资名校项目,唐觉晓这种超级学霸,一进入大学,立刻就是他们名单上的重点观察对象。
公司法务兼唐觉晓私人律师、经纪人等等七七八八身份的李正贤,接到对方邀请,然后第一时间就告诉唐觉晓。
对方效率很高,第二天晚上就在斯坦福附近的餐厅,和唐觉晓谈判了。
结果谈判非常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