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确实实是有好事哩!”老秀才乐呵呵的捋胡子,“前些日子从海上来了信,你猜是谁的?”
“居然真是那个破落的徐家老三,老嬷嬷不识字,特意给了我几个铜板,叫我来读给她听。”
等吊起来二婶婶的兴趣,老秀才忽然拿起了腔调,东拉西扯的偏偏不讲正题,急的二婶婶狠心一咬牙,比了两根手指头:“两小袋子炒米面,够你吃上好几天了。”
老秀才得了好处,这才慢条斯理的说道:
“信里面报了个平安,然后说他那个什么酒卖的不错,阿水那个小哥儿有了喜。”
“总的说起来也就这么三件事情而已。”
老秀才说的平平淡淡,但听到二婶婶的耳朵里却不亚于平地惊雷。
“青梅酒卖的不错?你看他信上真是这么写的?”
先前徐峥嵘拉着全村的人搞什么青梅酒,二婶婶和几个平时玩的好的农妇一心认定依照徐峥嵘的性子绝对搞不出什么名堂,所以没有参与,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觉得难受极了。
老秀才也是个看不懂脸色的,呵呵呵的笑道:“白纸黑字的写着,那哪能弄错?”
“说是赚了不少钱,现在在个港口那里住在人家上等客栈的客房里给小哥儿养胎呢!就这个手笔,我估摸着是赚的不少。”
二婶婶脸色变了又变,气哼哼的甩了甩袖子,“谁知道是不是在信里面胡侃呢!我早就听青铜镇的人说过了,要是没有要是没有点经历家底,梦想着赚大钱,贸然出海的冒失鬼哪一个不是赔的血本无归?搞得不好,连命都丢了的。”
“他徐峥嵘何德何能,那么好的机会真就能砸到他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