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这些年里张家不是没想着要把桂府拉上船,船上多一个人,就多了一份筹码,两家既是姻亲,肥水不流外人田。

桂老太爷怎么也不肯,若是能够,一早就上了一条船了,哪里还用得上再等这十四五年?

第171章 二品督查史 这三年来,桂伯舟倒是好手

十五年前桂府被贬谪, 张家可不见有一个人出面。等到桂府重回皇城,这张家倒是舔着脸上门了,多次利诱, 都被桂老太爷一回回的拒绝了,甚至多次警告桂二老爷莫要贪图眼前之利。

而这次张家是真的凉凉了, 桂二老爷也如惊弓之鸟。他之前虽然一面听从老太爷之意, 另一面都觉得自己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早有自己的判断,手上的钱财的确不就手, 便瞒着老太爷和张家周旋。

一边拿钱一边不办要紧之事, 这一年年下来, 哪里能摘得干净。若不是如此也不会气得老太爷一下子就倒了下来。虽然也跟他这些年积累的暗伤有关系,可是压倒着一切的却是桂二老爷的所作所为。

桂青词这些日子在外面跑动,倒是一下子长大了不少,跳脱的性子也沉稳了下来,劝解桂二夫人。

桂二夫人能怎么办?吐了一口血, 胸中倒好受了些,只能每隔两三天就往牢子里送些棉被吃食之类的,也不敢太多, 怕没有下次了。

最后慎重地对三个儿子道, 你们大舅舅和二舅舅他们估计是罪有应得的,可是家里的妇孺却是无辜的, 若是流放发卖,好歹找人赎出来,就从我的嫁妆里头拿了钱,让她们过安生日子。

桂青扬和桂青词连忙点头答应,桂青词道, 阿娘,儿一定会尽力的。陛下并不是想必不会赶尽杀绝。

哼,哪有无辜之人,张家的一切她们没有享受到?要怪就怪投生在这个家罢了。桂青彰对那个舅舅家完全没有好感,尤其是对方居然还想给他塞女人,害得苗儿为此和他闹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矛盾,就差跪算盘,指天发誓绝对不会背叛她,才逃过一劫。

一听这话,桂二夫人觉得自己喉咙又一阵涌动,差点又要吐血,这个儿子真的是白养了,别说贴心,连心都没有。

自然又是大闹大哭一场。

陈玉珂关紧的院子门,连请安都不去了,这是秦香莲让人来吩咐的。因为桂伯舟去了江南做了甚么,很快就在皇城里掀开了,他怕小娘子有危险,还特意去跟嫡母说明情况。另外又从桂府的暗线调了一批人来安插在小娘子身边。

暗线终于在桂老太爷醒来之后交到了桂伯舟手中,也就是说桂府下一代的掌权人直接越过了桂二老爷和他的三个嫡子。

桂伯舟不去问桂老太爷为何作出如此决定,给了他的东西就是他的了,任何人都别想从他手里拿回去,除非是他不要了。

至此,桂伯舟才知道为何桂老太爷会如此忌讳青城老家那边,在重回皇城之后就特意抽空回去镇压了一番。

而这时陈家也递了消息过来,让没事别出门,也不用回娘家,陈家一切安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皇城人人自危,这贪没案子牵太深。江南那边都是富豪多,世家也不少,想要连根拔起太难。

可是他们再富裕也会千方百计和皇城里的大官小吏扯上关系,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皇城有人说话响,哪一个进京的外官没给皇城里的靠山奉上些孝敬,有多有少,这会儿全扯了出来。

查抄出了帐本,一笔笔记得极细,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官处所奉上多少茶钱水茶买花钱。

记得倒跟家里的帐房似的,可这东西越是细,牵扯出来的人便多,取证的活计也就更难办,里头哪些个官儿收了多少钱子,从十好和本帐本里头挑出来,分给二十来人,一册册的查点记录。

各家开始的时候三番四次互相请同僚,托情吃请的打听消息的也不是没有,到后来都缩紧脖子了。就算想帮忙的,这时候也恨不得缩紧尾巴了,就怕揪出来一锅端了

这盘根错结这许多人,连私盐矿都查出来了,平江府和扬州那边那头相邻的三不管地带,居然有两个盐矿,一年的盐产俱都中饱私囊。

张家毕竟是大穆朝第一皇商,桂伯舟摸到了线索也不惊动人,只是回来给皇帝地上账本。

皇帝一边惊讶于这个小臣居然有如此手段,另一边翻阅着账本审点数目,盐矿都开了快有十年,十年盐产再加上抬高盐价,那是多大一笔银子。另外淮海府那边的海盐更是一本万利。

没看完轩辕烈焱就差点吐血了,看完之后,据贴身侍候的小桂子传出消息,御案上的陛下最心爱的砚台先一步去见佛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