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妮娘见马车里的气氛不大好,给陈玉珂递了一匣子甜食,娘子,你看这扇子上的络子打得真好, 我听刘妈说过,这应该就是当下最时兴的样式了吧!这线配得也好
陈玉珂吃了两块点心一颗甜梅子,终于觉得舒服了些,接过来看了下,笑道,的确不错,我还没见过,这种打法,要不,你试试?多打几条,往后换着戴。
张妮娘端详了好一会,道,倒是不难,只是这线很不一般,家里的估计不够了。
这有甚么难的?陈玉珂拍了拍车门,云忠,去趟绣楼。
喏!前面驾车的马车夫应道,同时朝空中耍了两鞭子,转头朝绣楼去。
去到绣楼,一提,马上有绣娘捧着盘子上来,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丝线,有粗有细,一束束排着,看得不擅长针线活的陈玉珂都觉得满心欢喜。她花了十年时间,这活儿还是没法喜欢上。
看着张妮娘欢快地挑选着各色绣线,陈玉珂试探问道,可有坠子?
当然有了,你去将二楼靠右侧那的匣子拿下来。绣娘满脸笑容地吩咐旁边的一个丫头,又恭维道,娘子可真的是行家,我们这除了各种绣线绣品,还有很多佩玉。如果搭配上亲手打的络子,那肯定更好看了。
倒是个会做买卖的,陈玉珂看到绸面上满当当的佩玉,有佩有坠,翠玉、猫眼、水晶皆有,还有几块昆仑软玉。想着到时候姑姑也进京,就多挑了两块,到时候让妮娘配上络子。
你们大穆不是讲究媳妇进门见礼要给家中长辈递上鞋袜吗?
我又不会这些,总不好不入乡随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