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俩走得近,班里开始出现一些流言,他们的这段美好又珍贵的交情有了不同版本的解读,有人说这是「扶贫」,是「施舍」;

有人说这是「尝鲜」,是「纠缠」。还有一些更流言更加隐晦,在金升不知道的时候,它们以课堂上突然砸在江安课本上的纸条,或者章昭逼迫着江安做他不喜欢的值日或者作业的时候,无孔不入地轰炸着江安敏感的神经。

不出几天,江安便开始有意地和金升划清界限,流言的力量太可怕了,他不希望今后金升只剩他一个朋友,也不希望他受到半点冷落和中伤。

江安不再一下课就跑到金升的课桌周围找他聊天。到了午休,他就拉着金升去学校图书馆的小自习室里读书,这里认识他们的人不多,他也会尽量坐在金升的对面,或者隔他稍远的邻桌。

江安不再主动靠近他,被他捏着脸揉玩的时候也会尽量避开。

金升一早就注意到了他突然转变的态度,观察几日也终于发现了原因。

于是在老师提出要在班级内组建一对一学习互助小组,促进同学们共同进步的时候,金升第一个举起手来,大大方方地告诉老师,“我想和江安组成一组。”

老师挑了挑眉毛,不大理解这种平日里惜时如金、勤奋学习的学生为什么要给自己找这么个麻烦。

金升说:“因为江安是我的朋友,我知道他的水品,肯定能给他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老师点点头,没说什么。心下暗骂金升愣头青。这种活动就是学校为了完成市里的教学指标勉强实行的,现在正是对于他们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阶段,他们只需要做做样子,偶尔碰到不会的题目互相指导一下,而且她带过那么多届的学生,哪一届不是这么过来的?

可金升偏偏认真到底,一下课就跟江安的同桌换了座位,乐呵呵地坐到了教室的中段,距离黑板和老师的关照都有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