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我很喜欢探索一个人的多面性,我见过商业图片上的他,也见过讲台上的他,甚至是健身房里的他,允许我和他分享一张床的他……

每一个他都如此不同,但又都似乎有一些共同点。

我听他清晰地简述了那篇文章的立意,敏锐地捕捉到了重点:“听起来确实有共同点,所以你觉得我们的立意要和它们贴近吗?”

“也不一定,不过我们可以再雕琢一下。”他说,“总要让研究方向更有价值一些才好。”

“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先把实验完善好。”我接话,“那些东西等写文章的时候再想吧。”

这是我的个人习惯,可没想到他并不太赞同:“可是你连目标都确定不下来,实验模型完善的方向会跑偏的,到了后期会很浪费时间。”

“你说的是有道理啦,”我知道我这个习惯并不好,“但我的目的并不是想发个顶级杂志,所以……糊弄糊弄就好啦。”

可怀恩停下脚步看着我:“但既然你付出了同样的时间,为什么不期待更好的结果呢?”

202.

就在我还打算拖延两天,做一做思想建设再开始工作的时候,怀恩已经给我找了一摞参考文献,每每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他三句话就能提出一个新构想。

我怀疑我再拖两天,他能用文献把我埋了。

于是我只好开始投入到新工作中去。

他预想了一个时间表,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一个月后这篇文章就能成稿。

我从来没做过这么有效率的事情,追周飞羽除外。

于是我明明是个无业游民,却苦于怀恩频繁检查工作进度的压力而不得不把自己搞得朝九晚五。

——不是我说,他也太push了。

我都怀疑他这样能不能招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