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战乱年代,也是晋商们的风云时代。那些晋商一方面与关外的满清和蒙古做着生意,另一方面也同样与造反的农民军做着生意。而在他们的商品目录中,什么兵器、盔甲、药材等违禁品都是一应俱全,真是大发了一笔国难财。
不过也是这样,就使得有些晋商与这两支军队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此,这样的人选就能很有效的沟通双方,作为传递消息的使者。
而这位晋商密使就向李自成他们保证:满清是鼠目寸光的,他们的目的只是关内的人口、财帛,根本不想占有关内的土地。之所以出兵联合进攻大顺军,只是因为鲁王和吴三桂他们答应了给满清巨额的开拔费。
接着,那位清军密使就向李自成他们转达:大清国皇帝皇太极对大顺朝的热烈祝贺!祝贺大顺军攻克了北京城,推翻了大明朝。并且承认了李自成为新朝的皇帝。
最后,那位清军密使要让李自成他们谅解:因为要拿钱办事,清军就不得不对外表现出一种对大顺军的敌对态度。但是满清对“战无不胜”的大顺军也是相当忌惮,所以不想与大顺军打个两败俱伤,让他人渔翁得利。因此,希望大顺军和清军演一场戏,双方的军队就各自对峙一阵。如果大顺军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发生战斗,清军绝对保证中立,不会做出任何对大顺军不利的举动。
说到最后,那位清军密使还暗示:如果大顺军肯为清军的中立支付一大笔钱,那就会让大清国的皇帝——皇太极更为满意了。
而现在,就是要考验李自成他们信不信清军的时候了。
第879章 孤注一掷
对于李自成这些农民军,作为满清最高统治者的皇太极他们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而清军对于农民军的动向不说是了如指掌,也可以说是相当了解。所以清军的每次军事行动才会这样的“恰到好处”。
甚至在此次入口之战之前,皇太极也对出征的清军将士们再三叮嘱:“如遇流寇,要对他们说:你等为明朝政治紊乱,激而成变。我前来征讨,也正为此。”并且皇太极还要求要善待农民军,不可与农民军结下仇怨,如果对方愿意派使者或有书信交送,一定要妥为接洽。
虽然因为机缘巧合,还有农民军的流窜不定,清军一直未与大顺军建立起正式的联络通道,但是有了那些与两军都有着通商的晋商们来回传话,所以李自成他们多少都了解一点满清方面的“善意”。
而对于满清,李自成这些大顺军的高层可谓是毫不了解。多年以来,大顺军一直与明军作战,因此,他们只认为打败明军就会拥有天下,所以,他们很悲哀的降低了对关外清军的注意力。
甚至李自成他们还认为:自己是与大明朝为敌的,而满清也是与大明朝为敌的,既然这样,那大顺军和清军就是天然的盟友。李自成他们根本不知道:在两国关系上,敌人的敌人不一定会成为盟友的。
而在实际上,明末的战略格局就是明、清、闯、豫四方争天下的局面。而在这四方之间,绝不可能有着真正的盟友,只能成为敌人。所以在这张以天下为赌注的麻将台上,李自成就忽略了一个最主要的对手。
因此,现在这三支将要发生战斗的军队就造成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局面。
首先看看李自成的大顺军:大顺军兵盛而骄,但多由农民军组成,成份很杂,老幼不等,缺乏正规军的训练。其主要军事领导人也多由农民组成,文化知识很底,缺少统筹全局的战略谋画,所以说,这支部队打游击野战方面优势突出。对正规化的城市攻战比较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