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页

这倒也不是杨承祖铁血无情,对于这些老兵的损失,杨承祖这些首领也是心头滴血,可是他要让那些老兵阻挡住汝宁军的骑兵,争取到一些时间,让农民军的骑兵准备好。

眼见着前方的战局不利,在后面的马守应、罗汝才他们早就安排了几队骑兵上前,再加上杨承祖本来指挥的,这时候农民军的骑兵就有了三千多人。

见到农民军的骑兵已经上前列阵,汝宁军的骑兵也就不再追杀。他们退回到自己的方阵前,也开始了骑兵列阵。

“快些整队!”李三河对着步兵团的团长大吼道,“刚才为什么火铳不再射击啦?”

其实刚才一些退回到方阵最后的汝宁军的火铳手已经装填了一些火铳,只是没有接到命令,所以他们不敢进行散射。

步兵团的团长嘴唇动了几下,想要向李三河解释几句。可是又想到李三河正在火头上,于是他向李三河行了一个军礼,接着匆匆地再次指挥排阵了。

“怎么样?能够打败贼军吗?”李三河又问骑兵团的团长道。

那骑兵团的团长与李三河就很熟悉了,他没心没肺地一笑,说道:“带劲!总算有个像样的仗要打了。”

在古代的战争中,能够对付骑兵的就是骑兵。而骑兵之间却有着两种不同的战斗:

一种就是辅助性的。例如:侦察、捕俘等。这种战斗比较考量骑兵的战技,所以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这种战斗中就比较有优势。当然,两军对阵时,双方骑兵的游斗也是这种类型。所以在《三国演义》中,两军主将什么挑灯夜战的,这等战斗都是辅助性质的,其实对战斗的胜负没有什么影响力。

不过是不是在三国时期就是宣扬这种英雄主义的主将对战?那只能够去问罗贯中了。

还有一种就是正规的骑兵集团对战,那就是要考究双方骑兵的阵形了。在这种战斗中,个人武艺是忽略不计的,就是要看双方谁勇敢?谁的阵形不散乱?

不约而同,双方进攻的号角都吹响了,一样的排好线型阵形、一样的驱马小跑,也是一样的加速冲锋,双方的骑兵平举着骑矛开始对冲了。

可是虽然对冲着,但农民军的骑兵也在发毛,因为眼前这支官军的骑兵太精锐了。那是前几排手持长矛,人披铁甲,马穿马甲的骑兵方阵。如果仅仅是那样倒也算了,汝宁军的这些骑兵的阵列极为的整齐,几乎就是刚才步兵方阵行进的模样。

这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这久经沙场的人,对于强弱兵马的分别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这些骑兵,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

由于严格的训练,汝宁军的骑兵阵形还排列得相当紧密,根本不留出任何空隙。而农民军的骑兵阵形就相差了很多。他们的骑兵之间间隙很大,总要预留着一个拔马逃跑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