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崇祯帝九年的统治中,这一次人事安排大概是最为精心也最为妥当的。卢象升年轻刚毅,治军有方,在多年同农民军的周旋中显示出超出寻常的才干,被公认为是最有军事才能的朝臣之一。
更由于高迎祥被俘后农民起义的形势稍稍缓和,崇祯帝把卢象升调到北方重镇,一方面是为了加强京畿地区的防务力量,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就近对他进行进一步考查,以备将来主持兵部的人选。
至于起用杨嗣昌,则很超出普通朝臣的意外。因为明朝历来标榜以孝治天下,在一般情况下总要尽量避免出现夺情的事,偶一有之,大多会引起朝士的非议。但崇祯皇帝明知道在朝臣们齐唱理学高调的形势下,这个决定可能会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却还是毅然下了决心。
对卢象升和杨嗣昌的任命似乎表明,崇祯皇帝统治到了现在,他更痛切地感觉到使用有真才实学的实干之才的重要性。温体仁一流使用起来虽然得心应手,感情上也容易交流,但要靠他们来摆脱危机却是有些靠不住的。
大概正是这样的想法使得他对温体仁的宠眷突然降温,尽管在感情上他还是很喜欢这位同自己灵犀相通的老臣,但已经没有过去那样的热情去为他维护首辅的位置了。
不过现在说这一切还为时过早,杨嗣昌的表现怎么样也要在温体仁下台以后。
而对于现在的汝宁军,他们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农民军齐聚的襄阳了。
第560章 准备渡过汉江
崇祯九年十月八日,汉江庙滩。
“难道这些就是总督大人派来的援军?”秦翼明身边的一名千总说道。
“这些人都靠不住!”襄阳总兵秦翼明摇摇头道,“说是派来五千,跑到襄阳的就三千,来这里作战的就八百。看他们的样子,大概这辈子就摸过锄头吧!”
这次马守应的两次冲刺跑,立刻把明军拉出了一个大空档。再加上现在是秋高足食,马守应就联合罗汝才、张献忠等营共二十万人马合攻襄阳。而马守应也被推举为盟主、总掌盘子。
一掌大军,马守应立刻就抓紧部署,组合兵力,兵分三路,合围襄阳。
一路由张献忠率领从西北的均州出发,一路由老回回马守应率领自襄阳以北的新野出发,一路由蝎子块率领由襄阳以东的唐县出发,同时向襄阳逼近。
见此危局,湖广总督王家祯派兵五千增援襄阳,在牌楼阁进行狙击,而襄阳总兵秦翼明也率两千骑兵配合。秦翼明就将设防重点放在汉江水浅处的庙滩,企图阻止曹操罗汝才、闯塌天刘国能在这里偷渡与在北岸的张献忠部会师。
可是湖广总督王家祯因为无战兵可用,派遣的都是本地军户。那些军户本来逃亡就多,许多兵员也只是存在的花名册上,再加上行军时的逃亡,赶到襄阳就只变成三千人了。而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襄阳城内的文武又把其中最精壮的留在城中,使得支援秦翼明的变成最赢弱的八百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