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工坊司司长杨狗蛋亲自到吴世恭这里来告罪。吴世恭倒也没说什么,因为从现代社会过来的她,总知道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是远远不如私有企业的,这是人性使然,不是自己的钱不心疼嘛!
当然吴世恭也不能够放任这种自由竞争。毕竟汝宁军的工坊还承担着核心兵器的制造;重要但投资大、收益慢的产业的扶持;解决流民基本生活等功能。
因此,在与汝宁军高级文武商议以后,汝宁军将逐步地把盈利大的产业通过证交所兑现,并且再投资一批例如:造纸、造船、砖窑等产业,把汝宁军的财政收入完全转变成一个,主要依靠辖区内产业税收为主,其他收入为辅的健康形态。
随着李仙凤的上任,河南官场也进行了大调动。与汝宁军有关的就是,汝宁知府关可颂这次升任为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
这次关可颂可谓是来了次大跳跃,一下子成为了河南文官中的三把手。可关可颂实在心知肚明,他的升迁完全就是依靠着汝宁军给他带来的政绩。所以虽然已经升迁,但是为了今后坐稳位置,关可颂还是要与吴世恭紧密一下关系。
于是在离别前,关可颂亲邀吴世恭赴宴,并且俩人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对于吴世恭来说,关可颂这个知府还算是不错的,虽然他俩之间有些小矛盾,可是象三项法令之类的事务,关可颂还是选择支持了吴世恭。
所以有了合作基础,俩人也就好谈了许多。吴世恭也希望在河南官场有个代言人,既然关可颂愿意,那个代言人的位置就给他吧。
于是最后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关可颂知道自己命令不了吴世恭;吴世恭也知道关可颂影响不了自己;可朝廷以为关可颂可以命令吴世恭;而吴世恭也让朝廷以为关可颂可以命令自己。
虽然这个协议看起来象段绕口令,不过这也是俩人协议的真实情况。
达成协议后,吴世恭当然也要有所表示。除了送了一份很重的程仪,汝宁军还派遣了五百兵丁送关可颂及其家眷赴开封上任。这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关可颂的安全,更是向外人表明俩人之间的“紧密”关系。
与吴世恭的悠闲不同,周巡一上任就投入到忙碌的备战中。现在周巡掌握的有了汝宁军的两个军团,还有李禄的四千杂牌和垦荒商行的团练镇一万多人。
如果不计战斗力的话,周巡已经掌握超过了两万大军。可是这支部队防御的区域也扩大了不少,起码在与新任汝州知州燕兢的协议中,汝州城南部地区现在都由汝宁军保障了。
而且周巡最缺的就是骑兵,汝宁军的骑兵才一千多骑,加上李禄的才近两千,所以无论侦察还是机动都处在一个很困难的局面。
不过周巡依然很兴奋,毕竟其是首次独领大军。对于吴世恭的信任,周巡也是无以为报,只希望获得一次大捷,以此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而余子琏在接任新职后并没有立刻离开汝州,他要尽量压榨汝州来装备其汝州军。而燕兢也不敢做的太过分,只能够做个缩头乌龟让余子琏喝上最后一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