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这样!等到中了秀才以后,开始让他们学习一些算、农、工等科目,在下次科举时就把这些科目也列入考题。中举以后也是如此,不过就是加深难度而已。这样的话,也能够为我们汝宁军培养出专科人才。”吴世恭也讲不出什么新思路,他也只能够把现代中学、大学的概念变换一下形式,穿插到科举中来。
可邓启帆一听以后就惊呆了,他没想到吴世恭的野心是这么的大,过了好一会儿,邓启帆小心翼翼地问吴世恭道:“难道长敬想私开科举啊?”
吴世恭根本没理解邓启帆的意思。因为科举可是朝廷选材,换句话来说,不是朝廷是不能够这么做的。否则的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造反。
但吴世恭只认为邓启帆是问自己该如何选拔汝宁军的官员了。于是他点点头说道:“先在我们汝宁府试试吧!什么事都是做了以后才明白优劣啊!”
听了吴世恭的话,邓启帆是一咬牙。反正跟着吴世恭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了。再说,现在邓启帆的家人也都在汝宁府,就跟着吴世恭一条道走到黑吧。如果吴世恭成事的话,那邓启帆可是……,顿时,“开国功臣”、“宰相”等字眼就在邓启帆的眼前飘荡着呢。
可今天好象是吴世恭要考验邓启帆的心脏强度,吴世恭又笑着说道:“其实我认为儒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有些地方也要改良,不能够圣人云我们就怎么云,要吃透圣人的精义,开创出适合我们汝宁军的新儒学。”
其实象吴世恭这种实用主义的人,根本无所谓什么儒学不儒学的。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因为这个时代儒学的影响太大了,所以吴世恭就想把儒学选择性地使用。
可邓启帆不是这么认为的。邓启帆也并不是一位迂腐的圣人门人,他也熟知儒学的发展史,也知道在儒学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变迁,而现在的儒学早就被历代大儒修改得面目全非了。
而吴世恭提出新儒学的想法,正是要进行一场儒家变革。于是邓启帆又是小心地问道:“长敬可是要做那董仲舒之事?”
大儒董仲舒可是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可是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重要人物。而且他也对儒家学说也做了重大的改良。
要知道,孔子可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那时候诸侯纷立,推崇的是“尊王攘夷”的思想。也就是说,在保持各大诸侯独立的基础上,尊重周王的地位,共同讨伐以楚王为首的蛮夷。当然后来楚国也投入了中原的怀抱,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这具体的历史可以看史书,这里也不多说了。但关健的一点,孔子可是赞同诸侯纷立的。
可是董仲舒所在的汉武帝时期,正是汉武帝要收取诸侯国权力,达到天下一统的时期,这时候如果董仲舒还抱着孔子的老思想的话,不要说“独尊儒术”了,会不会被汉武帝再一次焚书坑儒都不知道了。
所以董仲舒就与时俱进了。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从而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而做为回报,汉武帝当然把这种能够维持自己君权、达到中央集权的新儒术独尊起来啦!
而现在吴世恭想要建立新的儒家学说了。做为这种新学说的实际操作者,如果汝宁军有这么一天,如果新学说成为汝宁军的主流,那邓启帆的地位可不仅仅是当代啦!那可是和董仲舒有着同样的地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