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

可是吴世恭接下来听到的消息,却让他淡定不了了。薛志农接着汇报说:通过对一些老矿工的打听,了解到那些铁矿的产量倒差强人意。而伴随着这铁矿的,还有一些小煤矿。而这些矿产却足以满足吴世恭现在的需求。

但是,除了那些铁矿和煤矿以外,那块地区还有一块硝石矿。不过那块硝石矿因为地处偏远,所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采,所以当地人也基本上把这块硝石矿闲置着。

对于现在的吴世恭来说,这个消息的诱惑力肯定是极大的。因为现在的吴世恭的军队,火器的使用是相当普遍,那火药的消耗也相当的巨大。

但是因为火药的购买不易,吴世恭的军队也只能够维持一个比较低的训练水平。而作为火药的组成部分,吴世恭本身就有个烧炭工坊。但是硝石和硫磺的获得却比较难。

而相对采购比较容易的硫磺来说,硝石的采购就更困难一些,价格也比较高。如果现在有了这个硝石矿,吴世恭的火药获得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啦。

可相当于经济帐来说,让吴世恭更不谈定的是政治军事帐。无论是铁料,还是硝石,对吴世恭来说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战略物资。

如果只有一种战略物资——铁料,吴世恭可能还会忍一忍,可有了两种战略物资,那吴世恭肯定就坐不住了。

为此,听了薛志农的汇报以后,吴世恭已经在心中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出兵,把那个铁矿和硝石矿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可是对于现在的汝宁营来说,机构设置已经比较完整了。对于出兵,吴世恭也不能够太独断专行。因此,他又把自己的主要幕僚和武官召集在一起商议了起来。

第233章 力排众议

当吴世恭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以后,就开始了长篇大论。这时候的吴世恭,还没有从要抢夺铁矿和硝石矿的兴奋中平静下来,所以精神很亢奋地竭力述说着一定要出兵南阳府的理由。直到吴世恭说了近半个时辰,口干舌燥以后,他才停止了自己的演讲,等着自己的属下发表些赞同自己的意见。

可是吴世恭接着面对的却是一片寂静,所有人都长时间的保持着沉默。这种情况也让吴世恭看出了苗头,看起来自己所有的属下都不怎么同意自己的出兵啊。

其实在这时候,吴世恭就陷入了一个误区。对于隐约知道明朝即将会灭亡的吴世恭来说,可能他的选择并没有错。可是在座的他的下属可都不知道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吴世恭这次的出兵行动,简直是太冒险了一点。

要知道现在的吴世恭,他作为这个团体的首领和核心,所以他的决定也基本上确实都是最终决定,而他的下属也基本上就要执行吴世恭的决定,就是有些反对意见,也都是以保留为主的。

而且,吴世恭现在开创的汝宁营这么一个大局面,那也都是基本上由吴世恭一手创立的,应该说,在明朝当时人的眼里,这些也都是吴世恭的私产,所以该如何动用这笔私产时,也应该就是吴世恭一个人的决定就可以了。

这个看法也应该说是没有错,可是汝宁营这个团体已经建立得有些规模了,吴世恭的那些幕僚也在这个团体中,有了一定的地位。所以这个团体的兴亡,也与吴世恭的这些下属的前途息息相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