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掩饰脸上的尴尬,邓启帆岔开话题,对吴世恭说道:“大人,您的那位徒弟陶辛,倒很有大人您的风采,率领着那队童子,却操练得有模有样,很有士卒的模样啊!”
吴世恭点了点头。他确实也很满意自己的那位徒弟。虽然当时那陶辛是被吴世恭强逼着做了他的徒弟,可那陶辛确实也争气,做事都是一板一眼的,很为吴世恭脸上增光。
吴世恭笑着对邓启帆说道:“小男孩就不要多夸奖了。免得他骄傲。不过,这小子军旅上的东西倒学的很快,就是读书上不用心。等这次回去以后,就劳烦先生去教教那个臭小子。如果他敢不听话的话,你就别对他客气。这小子的皮厚着呢。现在,也就是我那大女儿可以压得住他啦!哈哈哈——!这小子以后肯定是个怕老婆的货。哈哈哈——!”
第154章 征收军粮
兵丁的思想问题好不容易得到了解决,可兵丁的肚子问题又冒了出来。这次吴世恭的出征,归德府的府尊为吴世恭的军队准备了四天的粮食,而吴世恭自己又从千户所堡垒中带出来一些粮食,应该说,可以撑上个六、七天。
可是,其他千户所抽调的那九百名兵丁,他们现在好容易可以吃饱饭了,所以他们就象饿死鬼投胎一样的胡吃海吃。而府尊给的四天粮食的量又不怎么足。再加上吴世恭从来没有让自己的兵丁饿肚子的习惯,总是畅开供应。因此,粮食的消耗很大。
很快,军队就只剩下一天粮食的量了。这时候的吴世恭就有些着急:怎么到归德府催粮的人还没有回来啊?
这时候的吴世恭,是真正明白一句话的道理了。那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千呼万唤的,催粮的人终于回来了。随他回来的还有一些带着粮草的大车。可那些粮草,也最多只能够供应吴世恭的军队三天的量。
吴世恭就有些火了,他叱喝那个催粮的人道:“你是怎么办事的?这么大一个归德府,就给我们送过来这么一点粮草啊?那我们怎么够吃的啊?”
那个催粮的人,看到了吴世恭发火,连忙跪下辩解道:“大人,并非小的办事不尽心。府尊大人交待了,归德府之中也只能送来这点粮草了。不过,府尊大人他已经发公文让归德府沿途的各县给大人供应粮草了。”
吴世恭挥挥手,让跪在地上的人起来。吴世恭知道也责怪不了他,不见得这催粮的人到了归德府,讨要不到粮草以后,对着府尊大人张牙舞爪喽。
吴世恭也已经在大明朝的官场混迹了一段时间了,他的心里明白,这归德府的府尊只送过来这么一点儿粮草,肯定也是有什么猫腻在里面。可是有什么猫腻,现在的吴世恭也不会去关心。
要不然,总不见得吴世恭现在就回归德府城去,和归德府的府尊去打打擂台。那种扯皮官司也就不知道要扯到猴年马月了。
可现在如果就这么带着四天的粮草行军,到达下个县城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就是在归德府的地皮上,因为府尊大人的公文,吴世恭相信粮草的供应也绝对没有问题的。
可是,万一出了归德府的区域,再碰上了济宁州这样的,地方拒绝供应粮草给自己军队的事,到了那个时候,吴世恭还不得抓瞎啊?
吴世恭考虑了一下,让那个催粮的人退出去。接着他高声叫道:“书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