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页

吴世恭白了李禄一眼,心想道:“这事就越描越黑,你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但是,吴世恭根本没有想到,他兴致所致而高唱的那首《喀秋莎》,在这个县城成为了经久不衰的歌曲。他的说法也被这个县城里的人广为流传。

从此以后在这个县城里,青楼花魁的艺名,就永久性的被称为了喀秋莎,而当这个花魁当选的那个晚上,她所唱的第一首曲子,必定也是《喀秋莎》。

狂欢了一阵以后,在吴世恭和齐县令的叮嘱下,所有的人依然没有放松警惕。他们要防止这些乱民杀个回马枪。

就这么严防死守了两天以后,在吴世恭的提议之下,吴世恭、齐县令和姚员外这些当地的士绅一同开了一个会。没想到在会议上,这些刚刚还精诚团结的县城头面人物之间,发生了激烈地争吵。确切的说,应该是吴世恭和其他所有的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吴世恭召开这个会议,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县城里的士绅,共同献出家族中的青壮,让他们脱产接受军事训练,并且组成一个五百人的民团保护县城。民团的供养,将由这些士绅共同承担。当然,这个民团是要在吴世恭的领导之下的。

第二个目的就是,这次准备守县城,运入官仓的二千多石粮食和放在县衙里的药材,将作为对吴世恭的感谢费。归吴世恭所有。

可是,当吴世恭刚提出第一个目的时,姚员外这些当地士绅就跳了起来。

对于吴世恭想建立民团,保护县城的想法,他们倒没有意见。可是,要他们出人出钱粮,他们又怎么会肯呢?

这些士绅也是有一些觉悟的。这次他们也准备给吴世恭一些感谢费的。而且,他们对进入官仓的粮食和县衙里的药材,也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可是在他们的想法里,在这次防守县城的过程中,吴世恭出的力并不大,最多也就是用火铳放了几枪,因此,最多给吴世恭三、五百两银子,就可以打发过去。

而现在,吴世恭不光要他们家族中的青壮,而且供养这些青壮的钱粮也要他们出,这简直是让他们每年多出一大笔开销来。

一开始,齐县令是坐在一旁漠不关心,最多不痛不痒地规劝几句。齐县令的想法就是:反正我就要离开这个县城了,犯不着为这种事去瞎操心。

可是,当他听到吴世恭的话中隐隐约约地流露出,官仓中的粮食和县衙中的药材,也要归吴世恭所有时,他立刻也跳了起来。

凭什么啊?官仓中的粮食和县衙中的药材,肯定是要归齐县令这个县太爷所有的。关于这点,齐县令和吴世恭是毫无商量余地的。

可是,不管他们吵得如何面红耳赤,所有的人都没有拂袖而去。因为他们都知道;现在他们之间,谁都离不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