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

有一天,乘着这些劳役看的兴致昂然的时候,吴世恭就询问他们:谁愿意在结束劳役以后,到吴世恭这里来当兵丁?

听到了吴世恭的询问,这些劳役都傻了眼了,也都对吴世恭沉默以对。过了好长一会儿,有个胆大的才和吴世恭说道:“千户大人,小的们都还要种地,实在没有空余功夫来当兵丁啊!”

于是,吴世恭就象他们提出了:会支付兵丁军饷的。

可是,吴世恭刚说到:“只要挑选中的兵丁,都将先获得五成的军饷。”的时候,还没有等吴世恭说下去,这些劳役都踊跃地全部报名了。

吴世恭当然感到十分的高兴。但是,他也感到这种情况是十分的蹊跷。现在,他反而不着急了。他决定先摸清情况再说,到时候再决定应该招收多少兵丁。

第83章 招兵和摊派

吴世恭回去以后,想了解一下明朝兵丁军饷的实际情况。可是,却没有几个人知道。那些薛府护卫,都是在薛府拿着丰厚的月例的。他们对于京营兵丁的军饷都不怎么关心,更不要说是地方上兵丁的军饷了。

还是周巡知道一些。结合常猛介绍的当地情况,吴世恭终于把情况有了些基本的了解。

原来,河南虽然是中原腹地,地方上也比较富裕,但是,这都是对上层人物说的。底层的老百姓可谓是处在那种饿不死,但也吃不饱的半饥饿状态。

在河南,就有八位藩王,他们都有着巨大的封地。再加上有大量的官宦士绅家族,这些人的土地,都是不需要缴税的。而且在明朝末年,土地兼并其实已经很严重了。在河南,只有不到一成的土地还在自耕农手中。

而这些自耕农却要承担整个河南的税收和劳役,所以,底层的老百姓的负担,其实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上。

而朝堂上却并不知道,或者确切的说,是不想知道这种情况。皇帝和大臣们还都是以为河南是很富裕的地方,因此,对这里的税收就抓的很紧。这样就导致了自耕农们纷纷破产,他们的土地都被不用缴税的藩王和官宦士绅给兼并。而余下的那些自耕农,就要承担更多的税收。

这样恶性循环,就导致底层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而吴世恭出的这军饷,不要说那一两五的银子了,光是每月一石半的粮食,就可以让一家三口吃饱。也就是说,只是冲着这每月一石半的粮食,对于那些处在半饥饿状态下的军户,都有着绝对的吸引力。他们也会全部到吴世恭这里来报名当兵丁。

知道这种情况以后,吴世恭毅然决定了扩军。可是,还没有等吴世恭把扩军计划拿出来,那常猛就找到了吴世恭。因为,当知道吴世恭想要招收兵丁,而这些兵丁还可以拿军饷的时候,整个小镇都轰动了。而且,这消息都传到了县城里。

虽然,小镇上的那些大户,基本上都以为吴世恭的脑子烧坏了。是钱多的没有地方花了。这大明朝还是很安稳的,你这个千户去花钱招兵练兵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