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页

此外,出于对崇祯年间灾荒连连的焦虑,吴世恭还带着两石盐,一百石粮食,上百匹粗布和十几匹绸布。并且定做了两百套棉袄。对于吴世恭的这个偏执得都有些发傻的行为,薛府上下都有些模不着头脑了。他们就不明白了,带着那些粗重的东西干嘛?只要身边有银子,这些东西到了河南归德去买也行。

不过,在吴世恭的坚持下,岳父薛濂还是从自家的仓库中把这些东西给了他。反正薛府家大业大,这些盐、粮食和布放在仓库里也要发霉。既然自己的女婿要,给他就给他吧。

为了装这些物资和所有人的行李,吴世恭整整准备了六十四辆大车,再加上赵如雅和李馨自己准备的装行李的三辆大车,共大车六十七辆。

马车六辆,赵如雅和李馨各一辆;绣竹和竹韵一辆,让她们俩接着在马车里大战去;给郑掌柜乘坐的马车一辆;给了铁匠杨狗蛋一家一辆;还有一辆机动。

因此,总共有车辆七十三辆。除了赵如雅和李馨乘坐的马车和她们的大车,是她们自己带着五匹马来拉的外,拉其它车辆的马匹,都是用吴世恭的这一百二十四匹马中挑选着健壮的来拉的。

因此,现在的吴世恭共有人员二百三十人,马匹一百九十五匹。

第72章 在船上

船队出发后,一行人都很起劲。尤其是赌坊的那帮护卫,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出过京城,更不要说是坐船了。大伙儿都兴致勃勃地看着大运河两岸的风景。那模样就象是,现代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的农民工,一直趴在火车的车窗上看风景一样。但从第二天开始,船上就陆陆续续地有人晕船了。

这晕船仿佛会传染,渐渐的,一小半人都开始吐得不亦乐乎,整个船仓里散发着泔水桶的味道。最夸张的是杨狗蛋,他一边吐,一边嚎哭。哭就好好哭吧,他的嘴里还唱着听不清是什么意思的歌曲,好像他家死了什么人,他在哭灵堂似的。惹得他的四个孩子在一旁看得是津津有味。

年纪最大的郑掌柜倒精神的很,他得意地炫耀说:他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的坐船,都习惯了。更令人奇怪的是,所有的女人,上到赵如雅带着那个老婆子,下到小洁,一个都不晕船,真正令人感叹道:女人确实是水做的。

令吴世恭还不可思议的是,他第一次知道,马也是会晕船的。吴世恭不知道,这马也有北马和南马之分。吴世恭的马都是北马,所以根本不习惯坐船。如果当时是从南京太仆寺拿来的南马,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有好几匹马都精神萎靡地跪在了地上。人晕船的再利害,吴世恭也不心疼,但马有个好歹,吴世恭就肉痛了。于是,第三天,吴世恭吩咐船家把船靠在一个运河边上的集镇边,派人去集镇上,叫一个大夫来。

来的那大夫一看是晕船,不慌不忙地开了副方子让吴世恭他们去抓药,并且告诉吴世恭按这方子多抓点药,因为这药也有预防的作用。吴世恭也从善如流,多抓了不少。接着向那个大夫打听:那里可以请到兽医?大夫斜看了吴世恭一眼,告诉他,这药也能够治马的晕船,只是要加重药量,用三人份的就行。

吴世恭是绝对的无语,没想到这大夫还有兽医的兼职。不过,这药确实有效,所有的人和马都渐渐地生龙活虎起来。当然,大夫推荐的那抓药的药房也赚了一小笔,吴世恭为了给人和马治病,包括预备的,共抓了一百五十副药。

船上也没有什么娱乐,于是小洁小姑娘天天纠缠着让吴世恭给她讲故事,把吴世恭烦得是焦头烂额的不行。最后,吴世恭肚子里实在倒不出什么货了。只能无奈地讲了个前世在网络上看的玄幻小说,没想到小姑娘还挺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