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架好平板,蓝山扣上自动保护绳索,一脚踏上最低的岩点,两手握上第二低的岩块,留在地面的脚踮起,重心已然转移。
标准起攀姿势。
教练吹响哨,蓝山箭一般窜上去,他动作熟练,显然对线路了如指掌,几下点墙,垂直奔向顶点的完成按钮。
十五米,从底到顶,不过7秒。
蓝山拍上按钮,干脆地后仰,落地时抬头,。
柏舟一吐出一口气,才发现自己在刚才那七秒里忘记了呼吸。
蓝山的攀爬比以往任何一次更加震撼,他的每一个落点都经过无数次练习,墙面上掉色的印记是他和其他前辈一步步踩出的伤痕。
速度赛不同于先锋赛和抱石赛,那两者比的是天赋加努力,速度比的是天赋加努力,加努力,再加努力。
速度赛选手的动作大同小异,两条完全相同的赛道上,两位选手做出完全相同的动作——那是无数前辈总结出来的最快线路,后来的攀岩者需要不断打磨自身,在已有的公式上交出最完美答案。
蓝山落地,表情不大好,显然不大满意眼前的成绩。
柏舟一远远看着,他口型对教练说:“慢了。”
教练拿来平板,慢放着跟他分析,这个点力度不够,那个点出手不果断,再过动作拖泥带水……总而言之,还得练。
练习是很枯燥的,柏舟一看着蓝山双脚悬空,单靠双手攀上顶,下来,再上,无穷无尽的反复,教练在下面叫,腰没够力,核心散了……
不知爬了几遍,柏舟一数着是20,教练终于拍手,说换动作了。
开始练速度起步,踮脚,上冲。就这么一个动作,反复的练,数目不止20。
柏舟一坐在长凳上数着次数,忽地睫毛一沉,汗从发梢落下来,压低了眉梢。攀岩场地通风但不开空调,坐着都热,柏舟一后知后觉去看蓝山,他灰色的背心被汗染黑了,整个人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出发动作没次数限制,练到满意为止,柏舟一数麻木了,74次后,蓝山又换动作,开始练中段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