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页

他这话让那些文官们觉得有些道理,频频点头不止,那些武将们的脸上却都露出了不以为然的表情,要打就打,哪里来的那么多讲究,况且这是皇帝陛下的命令。

“称臣?纳贡?师出有名?”王竞尧连连冷笑不止:“朕今日就是要出这无名之师,蒙古人两次遣使前往,结果如何?朕这次要把这个国家抹去,彻底地抹去,为我大汉族消除这一心腹之患。朕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但这次朕意已决,你等勿再上言,就让朕,当这一次蛮不讲理的皇帝吧!”

大臣们可从来没有见过皇帝陛下那么反常,只怕是那日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了皇帝陛下,汉军将领们可不会去管这些,兴奋不已的表情,一览无余地浮现在了他们脸上!

第四百三十五章 皇帝陛下的安排

皇帝陛下的连续用兵,在朝野上下还是很引起了一番争议。尤其是对日本的征讨,甚至让那些文人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们实在想不通,日本在什么地方得罪了皇帝陛下!

这些人对鞑子当然痛恨不已,为北伐中原,光复汉人江山,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可是对于日本,他们秉承了自宋建国以来的一贯态度,认为其国不过是一弹丸小国,而且对我天朝上邦历来颇为驯服,又两次击败元朝,间接为北伐胜利做了些贡献。而皇帝陛下在北伐胜利后却又为何如此兴师动众,劳师远征?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竞尧当然不会把心中的秘密说出。难道让他去告诉所有的人,自己来自另一个时代,知道自明以后倭寇对我中原的屡屡侵犯?难道让自己却告诉所有的大臣,在几百年后发生的那惨无人道的一幕?

朝廷庞大的舆论工具,在皇帝陛下的授意下开始开动了。《大汉时报》连续加印几刊,开始诉说日本派出海盗,对我沿海居民如何侵扰。甚至调查司的郭破虏,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来了几个沿海居住的村民,诉说着残暴的日本人是如何烧毁他们的房子,如何强奸他们的妇女,如何惨无人道的进行一幕一幕令人发指的暴行……

本来对于远征日本,抱着可有可无态度的军民,情绪一下子被点燃了。此时正值北伐刚刚取得胜利,大汉军民的自信心空前高涨,眼看一个小小的日本,竟敢冒犯天朝上邦,一时征讨日本的舆论空前高涨起来。

看着这一切的王竞尧,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愧疚的,他只不过是把倭寇以后做过的罪行,提早告诉他的子民而已。对于这个国家,哪怕将它从地图上抹平自己也不会可怜半分。

大汉帝国兴汉五年十二月底,朝廷正式颁布,废除自唐以来“日本”这一称呼,恢复魏时“倭”之叫法。日本军人统称为“倭寇”,平民统称为“倭奴”。但奇怪的是,作为讨伐倭寇的总指挥的司徒平一,却依然挂着“征日大元帅”这一头衔。

此时的司徒平一所部,兵精将勇,麾下汉军名将云集。蔡戌中、池文隆、林锋、郭羽、罗林、张涛……这些在都是两次北伐中立下过彪炳战功的汉军名将,每一个人都能独当一面,此时皇帝陛下精锐尽出,用意已经非常明显,就是一战功成。而其后又增一员战将,这人却原是铁残阳麾下骁将陆勇,原来铁残阳自奉命开往龙城,恰逢陆勇患病,未及赶上大军步伐,及征日军事行动开始之后,善于山地作战的陆勇,也被皇帝陛下临时安排到了司徒平一所部,以待征伐倭岛之战结束后再回原先军籍。

“鞑子两次攻击日本,每次都是十余万大军,但都功败垂成,你要吸取教训。”已经是兴汉六年的新年了,外面喜庆的锣鼓和爆竹声不断,王竞尧将参与对倭军事行动的将领全部召集到了自己的临时皇宫,设宴为其饯行,酒至一半,王竞尧叮嘱道:

“此次我汉军集中你部五万精锐,战舰、商船三千余条运兵,只许胜,不许败。高丽方面又有符海波部两万人,和庞大的舰队鼎力协助,两路夹攻之下,胜券在握。唯一能对你们造成阻拦碍的只有海上变幻的气候,和倭岛复杂的地形。所以,这次朕特别调三个特殊人物给你们,一个是那个日本探子宫本德一,就是那个化装成汉人商人的俞容伟。还有两个……”

说到这王竞尧忽然笑了起来,对着外面叫道:“刘一,王勇!”

随着皇帝陛下的叫声,那位曾经的城门官,皇帝陛下过去的“顶头上司”,囚禁过高丽使者金柄忠的刘一,和那个常州大奸商王勇一齐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