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竞尧告诉传旨的官员,泉州即刻发兵,星夜驰援临安,请太皇太后尽管放心,王竞尧只要有三寸命在,必然不辜负太皇太后和皇上的厚望。
不曾想到,这个传旨的官员眼见泉州繁华,又想到临安兵事凶险,居然无论如何也不肯再回去了。王竞尧又好气又好笑,又是利诱又是威吓,最后那官员才勉强答应在两名士兵的陪同下回去临安。
整个福建都在看着王竞尧,此时见泉州出兵,当即福建各地也都出了或一千、或八百的兵马。那司徒平一命令士兵们每日行军不得超过十里,一到开饭时间必然准时吃饭,一点也耽误不得,一顿饭不吃上两个时辰不会结束。跟在后面的福建各路兵马有样学样,司徒平一走,他们也走,司徒平一休息,他们绝对不会前进半步。
这支奇怪的勤王之师,足足走了三天,脚步还没有踏出福建境内。
这时前线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先是文天祥奉旨驰援独松关,但还没有到达,却传来了独松关已经丢失的消息。等文天祥再想赶回平江,却发现平江已经被一直埋伏在附近的元兵偷袭成功,满城飘着的都是元军的战旗。
到了这个时候,文天祥才想起了王竞尧临行前对元军偷袭平江的担忧,但为时已晚。文天祥被迫败退至临安,旋即被朝廷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人马。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276年,元军到达临安城下,站在临安的城楼上,已经可以看清楚蒙古鞑子那一张张凶狠无比的脸,和听见战马不停地嘶鸣之声。
第八十四章 新年里的消息
1276年的正月,这是王竞尧来到这个时代所过的第一个新年。这时的泉州兴化两地,政务清平,军备整齐,在战乱不休的中原大地,显出一番世外桃源的景象。
从常州打到福建,自己的这些兄弟们南征北战,吃了不少的苦,这才有了今天这个小小的局面,借着这个新年,王竞尧把几乎所有兄弟都召集到了一起,和和乐乐的过个新年。不过如何操办王竞尧可是大外行了,还好有姚家姐妹和安小惠在,倒也不用让他王大人太过花费心思。
打从泉州平叛,冒充过王竞尧的夫人以后,姚家姐妹和王竞尧的关系就有些微妙。尤其是姚楚菲,俨然以王竞尧家的女主人自居,不时的来到王竞尧的狗窝帮他收拾,倒也把个狗窝整治得清清爽爽,惹得陶亮这些单身汉大是羡慕。姚楚明虽然还不时的和王竞尧斗嘴,不过态度可比以前大大缓和,有时吵着吵着,姚楚明自己就会红着脸匆匆跑开。
这三个大家心知肚明,只是谁都不愿意先捅破这层窗户纸。王竞尧的兄弟个个领兵打仗,治理地方都是行家里手,可在做媒撮合上,让这些光棍去做,未免有些难为他们了。本来王竞尧倒还指望那个祝雪瑞,毕竟女人心细,可哪知道祝雪瑞填词做诗那是一点也不含糊,可当年感许桐提出要让她当媒婆,她是死也不肯,理由是有失清雅,弄得许桐吹胡子瞪眼睛,可半分办法没有。
常州难民营新年前已经整治一新,现在这里已经一点“难民”的意思也没有了,王竞尧让管理后勤的丁铭给他们每人一丈布料,一两银子过年,这次丁铭倒明天吝啬,大大方方的拿了出来,弄得典霸天这些连叫“偏心”。
“王大人,王大人!”一走进难民营,那些常州的难民们纷纷叫了起来,话中透着异常的亲切。他们早已把王竞尧看成了主心骨,看成了自己的亲人一般。
“大牛,你可又长高了。”王竞尧拍打了一下蹦蹦跳跳跑到他身边的一个孩子,笑着说道,接着又把头转向一个缺了一只胳膊的中年人:“老孙,听说你娶了个兴化本地姑娘,你小子福气真不错,结婚的时候为什么不请我喝酒?”
那老孙憨憨的笑着,也不知道说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