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满的日记》选导演比他想象的要难太多了。《小满的日记》因为是一部伪纪录片,要追求所谓的拍摄真实感, 对演员的要求并不高, 小满已经在跟电影学院的老师学习了,其他的角色宁渊大部分都打算用当地的群演,再加上自己和钱一,剩下的那些角色交给远景卡司就能搞定了。

一切都很顺利, 除了导演找谁。从伪纪录片的形式来看, 宁渊和喻景平都觉得选一位会拍纪录片的导演, 最终呈现出来的电影会更符合他们想要的样子。

那问题就来了,本来娱乐圈里拍纪录片的导演就少,拍记录片好的导演更是少之又少。喻景平不是没帮宁渊, 他费尽心思给宁渊联系了几位其中的翘楚,可结果不是对方表示手头最近正在有工作,就是宁渊过去细聊以后,发现导演并不擅长《小满的日子》这种题材。

总之,就是找不到适合的纪录片导演。

而普通的商业片导演和纪录片导演是有壁的。

作为一种小众的电影形式, 纪录片导演要会跟拍、抓拍、采访、空镜和录制环境声,从业务上来说就跟商业片导演的要求差别很大,而且纪录片导演更讲究在记录的同时用正确的镜头来表达正确的三观。

对扶贫电影尤其如此。

这就对导演的要求更高了。

宁渊本来就是个外行,所有对纪录片和伪纪录片的了解,都来自喻景平那一箱DVD。他居然通过这些日子不断和编剧以及潜在导演们的沟通,如今脑子里已经有了个大概的构想,这部伪纪录片想拍成什么样子——他想通过小满的个体命运,来描述扶贫这一宏大题材。

所以这和普通的纪录片惯常爱拍长镜头的风格也不一样,要有好的叙事法则,即使是纪录片,也要有开篇,有悬念,有结构,而不是抓到篮子里就是菜。

他的学习能力也算是惊人了。可他对纪录片理解的越深刻,才越明白自己是给自己挖了多大的一个坑。

伪记录片这个形式是真的不错,但导演实在是太难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