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知道星野的发展历史。联邦以前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的聚居模式。之所以叫联邦,就是因为有很多人聚落而居,散布在整个国土面积内,而彼此之间维持着相对松散自由的联盟关系。发展到现在这样区分内野和外野的格局,其实是七百多年前才开始有的事情。”
宋常很快开始了自己的讲述,一点点勾画出被星野管理局特意抹去的那一段空白历史中的模样。
“那之后,有两个很重要的节点:几乎所有人类搬到内野的迁徙是在四百多年前完成的,进而导致星野大片的无人星撂荒;再到两百年前,成立星野拓荒项目,才又有拓荒者进入星野。”
“这里就有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你觉得在星野拓荒项目成立之前,在星野里的是什么人?”宋常饶有兴趣的问容迪。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非常简单。
容迪上次也和任子墨大致找到了真实的方向,但他还是回答了一个最多人会有的印象:“只有军部吧。”
“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你也知道,星野拓荒的星球里还有一个选项,叫原生星,对吧?”
“所谓的原生星,大家都以为是未经开发的星球,环境优美,最接近适宜居住的标准。但其实联邦的科技水平发展到这个程度,又是在自己国家早已纳入掌控的领土上,又怎么会有完全未经开发的宜居星球被错过呢。”
“说是未经开发,其实只是含糊其词。实际星野管理局区分原生星最主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有人类活动。不是所有人类都在那场大迁徙中往内野去了。自己的星球如果还很宜居,为什么要走呢?难道就为了去挤那没有希望的初等星吗?”
“你们基地虽然落地不久,但你应该已经有察觉到这个问题了吧?仅凭星野管理局每年放进来星野的那么一批新人,十个基地,总共能有多少人?再算算这两百年下来的各种持续损耗,光是拓荒者的话,没有全部灭绝都已经算好的了。而实际上你们都能看到的,这里还有几百个三级以上的基地,而且哪一个的人都不在少数。”
“这个疑点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大家以为只有星野管理局职员,军部军人和拓荒者的星野社会里,实际上还有很多很多来自原生星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