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实已经汇合一干兄弟,都白衣戴孝,在哀乐声中,扶着灵柩缓缓行去。兄弟多了感情就不深,除了赵宗辅的同母弟弟外,其余兄弟二十几个真没有太多悲伤的。反而打量着道两旁白幡漫天、挽幛连绵的景象,小声议论起来。只听老七赵宗球道:“捞着这么一遭,老四也算是值了,你看那副挽联,说得多贴切啊……”
“哪副?”
“那副……”一回过味儿来,赵宗球脸就绿了,怒道:“这是谁送的对联?”
他这一声大了点,竟连哀乐都叫停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引过来,顺着他的视线,看到了那幅挽联: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光’!
许多人忍不住噗嗤笑出来,赵家兄弟的脸,却全比锅底还黑。
赵宗实恼怒的看一眼赵宗球,心中大骂道:‘瞎叫唤什么,唯恐别人看不见么?!’
侍卫老何赶紧带人过去,将那副用竹竿树在道边的挽联扯下来。
“有宵小捣乱而已,不要让他得逞。”赵宗实的师父刘敞低声道:“沉住气、视若无睹!”
于是哀乐声又起,灵柩继续前行,但方才肃穆哀伤的气氛,却再也回不来了。
接下来的路程,赵家兄弟没了风光的感觉,总觉着百官在指指点点,嘲笑他们一般。赵宗实的一张脸,更是涨得通红,他其实是反对追封赵宗辅为王的,更希望能低调回京,毕竟这厮死得太不光彩,但朝廷非要隆重安排,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受着,结果怎样,真就丢人现眼了……
※※※
陈恪虽然休假在家,但也不能把和赵宗实家的矛盾摆到明处,便和苏轼兄弟两个,也换了素服,混在官员队伍里,远远的冷眼旁观。
“哈哈哈……”回到家里,苏轼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痛快痛快,不知道哪位仁兄,一语道破天机,给我等出了这口鸟气。”他是三人中,道德感最强的一个,自打知道赵宗辅的死因后,就一百个别扭,要不是陈恪和苏辙拦着,非得也写个联子,好好讽刺一下那位为国精尽人亡的贤王爷。
“回来想想,怎么觉着今日的隆重安排,就是为了让他们兄弟现眼呢?”苏辙却面带忧虑道:“如果是这样,只怕赵宗实的太子之位,并非如传闻那样水到渠成啊。”
比文采口才,他都逊于乃兄,但论起政治智慧来,苏轼却拍马难及。他想到知宗正寺的乃是赵宗绩的父亲赵允弼。也正是赵允弼,在官家面前为赵宗辅求到了郡王的追封,并一直主张极尽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