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页

“你说说看。”刘修心头一喜。

“他们卖粮可以,但该给我们的粮,一石也不准少,谁要少我们一石粮,我们就派饿了肚子的士卒去要。”

刘修没吭声,刘陶却吓了一跳,派饿了肚子的士卒去要?要粮还是要命?他刚想反驳,又觉得没什么正当的理由,当初刘修和这些豪强都有约定的,让他们占一部分田,就要交一定的粮食,现在这些豪强要反悔,那可不能怪刘修翻脸不认人。

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荀彧说该他的不能少,那豪强们剩下的粮呢,是不是可以自由出售?他抬起头看了荀彧一眼,正迎上荀彧从容的目光。

“另外,我们当初签订契约的时候,有一个同价优先的条款。计划之外的粮,我们出五百钱一石的价格收购,谁要敢低于这个价把粮卖给外地人却不卖给我们,严惩不怠。”

“那要是高于这个价呢?”刘陶急忙问道。

“那当然是你情我愿,价高者得了。”荀彧淡淡一笑:“不过,市税不能少。另外,以这个价格优先收购百姓的余粮,数量不足的部分,再向大族们购买。”

第381章 遇仙

刘修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刘陶稍一琢磨,也明白过来了。荀彧抬高了粮价,低于这个价不能卖,那所有卖出去的粮价当然要在五百钱以上。本来卖三百钱一石的粮食现在变成了五百钱一石,税自然水涨船高,而沿途各关收税当然也跟着涨,这样一来,虽说没有禁止粮食外售,但高昂的价格肯定会吓退一批人,税收却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荀彧利用同价优先的约定,既遏制了大量粮食的外流,又没有突出当初他和豪强们的约定,可谓是合情合理而又正中要害,有以轻驭重之效。

刘陶连连点头,抚掌赞道:“文若此计甚妙。”

刘修没有夸,只是赞许的看了荀彧一眼,王佐啊,这样的人才才叫王佐。有他在关中,老子可以放心了。

刘陶得了计,兴冲冲的走了。刘修随即把洛阳之行的事情给荀彧说了一遍。荀彧听了之后,久久不语,眉间有些忧色。过了片刻,刘修说道:“文若,你要不要写封信回去,让家里人都搬到长安来?我先生不肯来长安,这长安学堂没有一个能坐镇的学者不行啊,你看仲豫有没有兴趣。颍川也乱了,我估摸着颍川学院一时半会的是建不了,不如先到长安来吧。”

荀彧也正担心这个,如果真如他们猜测,天子要用张角这把刀来砍世家豪强,他们家多少也会受到一些波折,万一张角起了异心,或者黄巾军失去了控制,谁知道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与其如此,不如趁早把一部分人迁到长安来。长安地广人稀,现在来有不少优势,更重要的是,现在来帮刘修那是雪中送炭,等过上几年刘修缓过这口气,那就是锦上添花了,锦上添花终究不如雪中送炭。

“我要写封家书,给我的从叔。”荀彧说。

刘修笑笑,没有再说什么。荀爽一向是支持袁绍的,他会来关中?不管荀彧是推脱,还是真的必须在礼节上先要请示一下荀爽以示尊敬,那是荀家的事,反正对他来说,能从荀家挖到荀彧和荀攸两个人就是天大的便宜,人不能太贪心,要想想被他挖墙角的曹操、刘备和董卓,他们才叫真的可怜呢。要是老天爷让他重生为袁绍,那也用不着这么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