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页

老王一听胡汉将要去航海学院,立刻打消了心中的疑虑,他的饭馆周围都是造船厂,自然知道航海学院里出来的都是抢手的人才,而且还受人尊敬,女儿若是嫁过去也有面子。

看到老王一直不说话,胡汉再也坐不住了,当下站起来走到老王面前,然后跪下来道:“王伯,您放心,我胡汉现在虽然没有什么钱,但是我发誓,一定会让三娘跟着我过上好日子,绝对不会让她受半点委屈!”

看到胡汉都如此表示了,老王也立刻换了一副和蔼的神色道:“胡汉,那天我看你第一个冲上来帮我和三娘,就知道你是个好小伙子,所以对你的人品我是放心的,至于你想娶三娘,我也没什么意见,不过我还要和三娘商量一下,看她是什么意思?”

这年头儿女的婚事都是听从父母之命,所以刘头在听到老王要和三娘商量时,还以为是老王的推脱之辞,因此有些不悦地道:“老王,三娘的婚事不是你说了算吗,还与三娘商量什么?”

老王却是苦笑道:“刘头有所不知,当初与刘家定亲是我的主意,后来刘家退婚,老婆子可没少怪我,所以现在三娘的婚事我可不敢做主,还是看她的意思如何,反正三娘和胡汉也见过面。”

老王说完,向刘头他们拱了一下手,然后就去找三娘商量了,而留下来的胡汉则是忐忑不安,就好像是衙门中等着宣判的犯人一般。

过了好一会儿,老王才从后院转过来,脸上带着几分笑意道:“刘头、胡汉,刚才我已经和三娘商量过来,三娘倒没说不同意,不过她觉得和胡汉认识的时间还短,对他的人品了解的也不多,所以若是日后胡汉你有空的话,就来家里坐坐,和三娘聊聊天,咱们也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没那么多的规矩,只要三娘觉得你不错,那咱们就定亲!”

“谢……谢谢王伯!”听到老王的话,胡汉激动的连话都有点结巴了,而刘头他们也都纷纷上来恭喜,虽然这门亲事还没有最终定下来,但是人家三娘都愿意和胡汉接触了,说明三娘对胡汉的印象不错,而以他们对胡汉的了解,这小子的人品也的确不错,所以这门亲事应该没有问题。

李治亲眼看着一门亲事在自己面前定下,他也同样感染了胡汉的喜悦,这种喜悦是他以前从未体验过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忽然明白六哥安排自己进入工厂的真正原因。

第五百三十八章 工厂学堂

当初李治来台湾的时候,只是希望通过台湾的调查与了解,再与大唐各方面的情况做出对比,然后找到解决的办法,以便日后能更好的接过父亲李世民的班。而且在来台湾之前,他在大唐各地,以及登州、三韩游历时,也是这样做的,对身边的各种见闻都做了详细的笔记,从中也发现不少有用的地方。

不过在来到台湾后,李愔却让他隐姓埋名,进入这间工厂做一名普通的工人,当时李愔就告诉他,这是让李治体验一下普通人的生活,不过李治对此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在他看来,六哥主要还是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融入到台湾的生活中,以此来更好的了解台湾的各方面。

不过在看到胡汉与三娘这对普通人的婚事大体上定下来后,李治忽然有了一种明悟,因为他发现,当初六哥李愔让自己体验生活,其实这真的是他的主要用意,虽然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可以看到以前看不到的地方,对台湾各方面的了解也更深,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李世民生于隋末,从小跟着父亲四处走动,后来更是四处征战,对民间疾苦十分的了解。李愔在后世时,也是一个普通的百姓,知道小人物们的喜怒哀乐,所以他们在施政时,都能从百姓的角度考虑,知道自己下达的政令对百姓们的影响,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政令对百姓们的伤害,但是这对于从小生长于深宫的李治来说,却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他的成长环境根本不容许他体会到普通百姓们的快乐与苦恼。

也正是如此,李愔安排李治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让他体验一下平民百姓们的生活,以此来弥补李治在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可以说这段生活经历才是他最宝贵的财物,也会影响他日后在施政时的考虑结果。

想明白了这些,李治终于长舒了口气,幸好他明白的还不算晚,他的体验生活也才刚刚开始,还有半年多的时间,相信通过这段时间的体验,自己能与父皇和六哥他们更加的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