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页

而看到怒火滔天的李世民,下面坐着的群臣对视一眼,一个个很明智的低下了头,对于五姓七望打压工商业的事,他们也都是知情人,而且有不少人都是站在工商业这边的,不过现在有李愔这个领头羊在,根本用不着他们出头。

就在李愔刚想劝李世民息怒,反正后面的应对之法他早就告诉李世民了,只要他正式下旨,一切按计划行事就行了。不过就在这时,下面的朝臣中忽然走出一人,高声说道:“启禀殿下,这些人虽然是被人组织起来向朝廷施压,但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农业乃立国之本,若是农业受到影响,恐怕国本也会随之动摇!”

敢在这种时候说这样的话,整个大唐除了魏征之外,估计再也没有第二个人了。说起来魏征也是一个正统的儒生,在他看来,农业远比那些投机取巧的工商业重要得多,因此无论工商给大唐带来多少税收,可若是影响到农业这个根本,就一定要受到打压。

李世民正在气头上,一听魏征的话立刻就想发作,不过李愔却抢先说道:“魏大夫所言有理,农业的确是立国之本,不过工商却也是富国之策,两者同样重要,不能因为工商业的发展影响到农业,就对工商业视为洪水猛兽而大力打压!”

魏征虽说对李愔的印象不错,但遇到这种国家大事上,却是没有丝毫的情面可讲,毫不退让的问道:“哦,那我想请问殿下,若不打压工商业,如何让弃农务工的农户重新回到土地上去?”

魏征的脑子里只有传统农业这一段,根本没有想过其他的办法。李愔等的就是对方这句话,于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王安提出的三策,以及自己准备的占城稻全都讲了出来。其实昨天他和程怀亮他们聚会后,这四条应对之法早就在知情人中流传了,比如李世民和在座的文武百官中,大部分早就提前知道了,因此根本没感觉到丝毫意外。

魏征身为谏议大夫,平时与人来往不多,再加上门风严谨,与李愔的工商利益集团向来没有瓜葛,所以事先并不知情。因此当他第一次听到这四条解决农业问题的办法后,心中是大为佩服,毕竟他对事不对人,只要解决了粮食问题,对于能增加税收的工商业,他还是持相对开明的态度。

朝堂上大部分都是和李愔利益相关,再加上李世民心中对五姓七望的作法恼火非常,因此李愔提出的四条建议立刻得到通过,虽然有些五姓七望等大世家出身的官员阻挠,但他们微小的反对声很快就被周围的赞同之声淹没。

当然了,李愔提出来的只是个粗略的建议,详细的实施细则,就要由房玄龄这些大臣去完善了,这点李愔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很明智的闭上了嘴,站在一边老老实实的当个听众。

只见以房玄龄为首的一帮文臣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逐个分析四条建议在施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再聚合众人的智慧,想出解决之道。也不知用了多长时间,四个详细的施行方案就在李愔眼前诞生了,不过这四个方案却还是需要李愔的配合,确切地说,应该是李愔新开办的大唐日报的配合。

一切商议妥当后,李世民就让文武百官退下,不过却将李愔留了下来,主要是想问问关于报纸的事。当初李愔向他李世民讲过对五姓七望的两个反击之法,其中之一就是以报纸这个舆论工具为武器,打击那些世家大族的威望与影响力。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报纸的发行遍布全国才行,若只是由朝廷来办,估计只能向里面倒贴钱,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李愔就将这件事揽在自己身上。

“父皇放心,现在报纸才刚刚起步,长安这边已经发行了几期,而洛阳的分部也准备好了,马上就可以与长安同步发行,至于信息传递,用的则是飞奴,虽然会有些延迟,但也十分快捷,至于太原等其他大城市的分部,也都在筹备之中!”李愔将报社的开办进度向李世民禀报了一下。

“六郎,我听说你们每卖掉一份报纸,就要亏掉一点钱,卖的报纸越多,亏的也就越多,是不是这样?”李世民有些担忧地问道。

李愔听后一笑,开口说道:“启禀父皇,的确是这样,若是算起来,平均每卖出两份报纸,报社就要亏掉一文钱。”虽然一份报纸一文钱的定价已经够高了,但是以报纸的成本来说,其实还是亏本的。

“六郎,我知道你善于敛财,不过按这个速度亏下去,恐怕也不是办法,要不然我还是让国库划出一部分款项,专门用来扶持报纸这个行业吧?”李世民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开口说道。

“谢谢父皇的好意,不过报纸其实也是可以盈利的,而且现在我们卖出去的越多,以后能赚到的也就更多,所以父皇你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李愔笑呵呵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