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页

正所谓入乡随俗,杨逸提出到细兰山寺去布施金银供器,这是极好的一种表示友好的方式。

亚奈儿得了很多精美的丝绸和瓷器,再听说他要去细兰山寺布施金银供器,自然是非常高兴,亲自带着杨逸前往细兰山寺。

因为语言不通,双方交谈都需要人翻译,亚奈儿请杨逸共乘一头大象,杨逸谦让了一下没有上去,而是与清娘三女另乘一头大象,由蒙云山带着五百燧发枪兵护卫左右。

细兰山位于僧伽国都城北面十来里处,供奉舍利的高塔为六角形,高数百尺,巍峨高耸,远远就能望见。

实际上当地人并不称之为寺庙,而将所有寺庙称作伽蓝。

细兰山寺中僧侣众多,精舍鳞次栉比,佛塔下还派有人把守,防止有人盗走舍利子。

杨逸自己虽然不信佛,但尊重别人的信仰是一种美德。况且秦国大长公主,阿黛拉她们是信佛的,杨逸这次为了交好僧伽国,布施了价值上万贯的金银供器。以此换来了一个上塔瞻仰到佛祖舍利机会,这让秦国大长公主和阿黛拉很激动,就连清娘也难掩喜悦之情。

相传,释迦牟尼在拘尸那伽城附近的优波伐檀那林双菩提树下涅盘,时年八十岁。佛祖火化后所得的舍利,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片,如四颗牙齿、一截手指骨、两根锁骨、部分头顶骨及几根头发等。

另一种是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被称之为真身舍利,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颜色有白、黑、绿、红等各种颜色,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这些舍利子对于佛家来说,是极为珍贵的,信众视为圣物,各国多造高塔,将佛祖舍利供奉其上,供信徒瞻仰膜拜。

在中土,只有唐代扶风县的法门寺有佛祖舍利,法门寺供奉舍利的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

最盛大的莫过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此次迎请佛骨事先准备了两年,当时从京城长安到法门寺两百多里间,车马昼夜不绝,沿途都有饮食供应,叫做“无碍檀施”;

迎请佛骨的仪仗车马由甲胄鲜明,刀杖齐全的皇家御林军导引,文武大臣护卫,名僧和尚拥奉,旌旗蔽日,鼓乐鼎沸,沿途站满虔诚膜拜的善男信女。

长安城内各街用绸缎结扎各种彩楼。懿宗皇帝也亲御巡福门城楼迎拜顶礼,百官士众则沿街礼拜迎候。

佛骨先迎请到皇宫内供奉三天,再迎送到京城寺院轮流供养。文武百官和豪族巨富都争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瞻仰,甚至有断臂截指以示虔诚。自这次迎骨请佛骨之后,法门寺地宫关闭。

在唐末法门寺遭遇了厄运,唐武宗在会昌五年(845)大规模灭佛,史称“会昌法难”。唐武宗曾下令毁掉佛指骨舍利,自此之后,佛祖舍利便再没有在中土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