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百姓富起来了,这是也大宋劳力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象许家村那样的生活条件,每家的资产都已接近千贯,一个冬季才二十贯的苦力工他们也肯定不会来干的,象这样的百姓多了,自然就造成了劳力来源的群体的缩减。
经此一事,朝廷对劳力缺乏的问题更加重视,鼓励生育的政策迅速出台了,在全国范围内但凡下户人家,生育超过三胎的,也就是从每四胎算起,每胎每月给米二十升,钱二十文,可领到孩子满十岁。
目前司农寺义仓对那些无子女而失去劳动能力的孤老,或是衣食无着的百姓发放救济的标准是每月给米三十升,每年给绢布一匹。
现在考虑到孩子食量少,每月给米二十升,约合每天一斤米左右,加上每月二十文的油盐钱,生活标准是低些,但用来养活孩子是没问题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般而言,无论男女,到了十岁也能帮大人做些事了,至少不会再是纯粹的消费者,而且前面三胎的孩子基本也都长大的,可以成为家中的劳力了,所以朝廷定下的补助期限是十岁。
这样下来,大宋一年必定会多增加不少人口,而朝廷的花费也将不少,但为了鼓励百姓多生育,朝廷这次是下了非常大的决心,这项政令在朝堂上没有一个人反对,推行起来非常顺利。
这天杨逸回到家,萧忆递上来十多张名贴,都是一些大商家宴请的贴子,其中就包括上次能上船与杨逸同桌畅饮的几个大商家,其中三个是加入了西印度洋贸易商社了的。
一般而言,由于身份悬殊,这些人很少直接给杨逸送贴子。
杨逸见一下子来了十几张大商人的贴子,不由得好奇地问道:“萧先生知道他们宴请我所为何事吗?”
萧忆笑道:“大人竟然没猜到这些人的用意吗?”
杨逸不由得摇了摇头,这时韩碧儿和青叶也刚好回来,她看了那些贴子后,随即笑道:“我的提举大人,奴奴也想宴请提举大人呢。”
“碧儿也猜到这些人的用意了?快说说。“杨逸突然觉得自己很笨。为什么自己就没猜到这些人的用意呢。
“我的提举大人,您现在手上可掌握着新城十多万亩宅地,奴奴准备了两百万贯,正想让您通融通融,划些好的地段给奴奴呢,比如汴河两岸,或者五丈河北面滨临景龙江淤积湖等地段,提举大人,奴奴出三千贯一亩,您就卖七百亩给奴奴吧。”
韩碧儿这一翻怪腔怪调的话说完,杨逸不禁哑然失笑,这分明是后世的温州炒房团嘛,嗯,现在应该叫东京炒房团。
“提举大人,您若是能将述地段以三千贯的价格卖七百亩给奴家,奴家每亩给提举大人五百费的回扣,七五就是三十五万贯,大人您看可好?”
萧忆和青叶在一旁窃笑不已,杨逸一本正经地说道:“不行,不行,至少一亩一千贯回扣,上述地段可是黄金宝地,转手卖五千贯一亩只怕都不成问题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