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页

否则不但达不到目的,还有可能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儒家学说之中,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利用的,特别是孟子的思想很合杨逸的心意;

孟子的地位以前不高,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变乱频繁,道德沦丧,进入宋朝之后,为了改变这种社会风气,文人学者才开始努力重建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的儒家核心思想体系;

而孟子的思想很符合宋代学者的需要,于是孟子才被捧上神坛,成为和孔子并列的圣人之一。

很好,孟子被捧上神坛了,正好用来当大旗,杨逸觉得孟子的思想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比如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就很可以利用一下。

这段话一直以来,都让读书人很纠结;

孔子倡导的是“以礼侍君”、“贵贱有序”;

孟子却来了句“民为贵,君为轻。”

这与孔子的思想看上去是完全对立,让人搞不懂他到底是在帮“君”,还是在帮“民”。

按正常情况,孟子的这句话是要被读书人所屏弃才对;

但事实恰恰相反,这句话一直以来都为读书人所津津乐道,原因很简单,读书人也是“民”,这句话是他们对抗君权最为有利的武器。

虽然孟子这句话未必真是在提供民主思想,但读书人出于自身的需要,已主动把他等同于“民主思想”,必要的时候就用来限制君权。

有了这么好的“群众基础”,杨逸觉得,自己也可以对这句话加以利用,尽量让它诞生出一个思想体系;

这事很难,所以杨逸决定尽量剽窃更多的东西,提高自己在文人之中的地位,将自己塑成一个权威。

成了权威之后,有些事情就好办多了。

杨逸想着这些问题,不知不觉中喝了不少酒,等他再次抄起酒杯往口中倾,却发现是空的,一滴酒没有,抬头望去,美丽的天山雪莲正一眨不眨地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