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逸正在畅想着李乾顺头那顶绿油油的帽子,越国公主突然抬头说道:“这些财宝我不跟你争了,但你要教教我怎么做,一切模仿你在宋国实施的政策吗?”
“特里,别的先不说,我提醒你一点,今后辽国要想得到大宋的支持,你们必须主动学习汉人,从礼仪、服饰、习俗等等,尽量把自己当成汉人;
只有这样,大宋君臣才会对你们少些戒心,进而产生认同感,否则我就算说服他们同意你们在漠北重新建国,你们得到支持也将极为有限;
甚至,为了防止你们重新强大起来,必定处处提防着你们,压制着你们,这是必然的,这绝不会因我个人的喜恶而改变;
要消除大宋君臣的戒心,除了尽快汉化,你们别无他法,这是我对你的好心忠告,特里你听也好,不听也罢,都随你,将来陷入了窘境,莫怪我今天没有提醒你就好。”
杨逸的话,再次让耶律特里陷入了深思。
杨逸说这番话或许别有用心,但他说的真没一点道理吗?
辽国今后实际上就是在大宋脚下求生存,处处得看宋国的脸色,宋国不高兴,灭了辽国也不是什么难事。
如果辽国都没有了,谈何保持契丹习俗?
有些事情得慢慢来,杨逸没有逼得过甚,现在辽国一切都拿捏在大宋手里,让不让你建国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如果大宋要强行在契丹推行汉化,根本不轮到耶律特里她们答不答应;
大宋虽然不想把精力花到漠北草原去,但完全可以另扶一个愿意汉化的部族去管理漠北草原,并非只有契丹一个选择。
当然,若是能让耶律特里她们主动接受汉化,这无疑是最好的,所以杨逸才这样谆谆诱导;
这些事情看似无足轻重,其实比军事占领更重要;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若不能同化,军事占领绝对不能长久。
所以在推行汉化方面,杨逸一向是不遗余力的,大宋的势力延伸到哪里,汉化就要推行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