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页

念及这些,本官与朝中各位相公,才同意出兵帮助贵国平叛。本官再次提醒萧大人,贵国若不尽快另立新主,则我大宋师出无名,到时就别怪我朝不念兄弟情份了。”

不念兄弟情分是什么意思,光这句就能让人费心思量了,但总体而言,杨逸最后说的这番话,倒是让萧尹信了三分,他感谢了一番,便告辞回幽州去了。

……

儿童能走马,

妇女亦弯弓

合围飞走尽,

移帐水泉空。

这是欧阳修描绘北安州的诗句,北安州也就是后世的承德附近,这里名为州,实际上并没有城郭,除了州治官衙是砖瓦房之外,其它的全是由牧民的帐蓬组成。

这里气候适宜,水草丰美,生活着上万契丹牧民,赵王耶律明斡率领所部两千多人,以及中京少量拥护他的官员赶到北安州。

而这一天,在北安州发生了一件必将载入史册的大事;

辽兴宗之孙、秦王耶律阿琏之子、赵王耶律明斡鉴于辽主耶律延禧失踪已久,新生的金国咄咄逼人,大辽岌岌可危,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在北安州向外宣布,正式登基为帝,年号建福,降耶律延禧为湘阴王。

耶律明斡今后三十六岁,从辈份上算是耶律延禧的叔父,上京城被围,魏王耶律和鲁斡被困,而一向富有贤名的耶律淳也至今了无音信;

另外耶律延禧虽然有儿子,但最大的也才几岁,且都陷在上京城内。如今辽国风雨飘摇,立一个几岁大的孩子为帝实在不适合,真算来,耶律明翰现在还真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耶律明翰身边才两千人马,拿得出手的官员也没几个,就这么仓促在北安州登基称帝,形同儿戏。

但他也没办法,他一向名声不好,很难得到辽国军民的拥戴,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大宋的承诺了。

这个时候,有了大宋的支持,无疑将会成为他最大的筹码,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他就是向大宋上表乞为附庸,请求大宋派军协助辽国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