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页

萧忆一叹道:“国公所有思所想,自然没错,可国公这样私自带官家出宫,一但为朝中百官得知,定然又是满朝沸腾,到时只怕平时与国公交好的官员,都会一齐上表弹劾国公啊。”

这一点杨逸也知道,朝中百官谁不盯着皇帝,真让人知道此事,一定会弹劾他教坏皇帝,甚至会直接弹劾赵捷玩物丧志。

特别是知道他带小皇帝回来、和自己儿子玩的话,这就更加不得了,谁不知道和小皇帝成为儿时玩伴的话,将来前途必定不可限量,吕不讳那奇货可居的典故谁没听过?

但这终究是自己的儿子,若任其长于妇人之手,将来连点男子汉气概都没有,阴柔寡断,那怎么行。

“多谢萧先生提醒,以后我自会多加注意的。”

萧忆听了杨逸这话,便知道杨逸是铁了心这么做了,他只得转变策略说道:“国公,这一次也就罢了,只要不走露风声,或许还能风平浪静,可若是再有下次,这世上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啊。”

“萧先生可是另有想法?”

“国公啊,经常带官家出宫着实不是好办法,若是国公担心官家长于妇人之手,将来于国于民不利的话,何不想法让小公子他们进宫陪官家读书,若是由太后下旨,多选几个同龄童子一起,到时百官便不能再将矛头指向国公一个人了。孩子之间喜欢相互模仿,小公子他们有机会接触外界,有小公子他们做榜样,官家的性格将来便不至于太阴柔了。”

萧忆的话,让杨逸想起了满清的康熙来,他对满清虽然没什么好感,但康熙的成长经历有许多地方却是值得借鉴的;

在十来岁擒杀鳌拜时,康熙靠的就是一帮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而这些玩伴对他的成长绝对起到一不小的良性作用。

现在赵捷才四五岁,目前看上去虽然没偏向阴柔的倾向,但在他这年龄段性格尚未定型,谁知道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一个有为的君主或许不需要超人的智慧,但一定不能是优柔寡断的性格;

杨逸自出任赵捷的老师以来,在塑造他性格方面花的心思比教授他知识所花的还多,一直尽力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和判断能力。

赵捷性格好动,杨逸一直没拘束他,甚至讲课时也依着他的性子在御花园里边逛边讲,都是出于这样顾虑。

“萧先生言之有理,受教了。”

“国公言重了,僚属当不得,当不得,国公还是早些将官家送回宫的好,免得……”萧忆还没说完,外间便传来了两声咳嗽。

老丈人苏颂赫然出现在了门口,杨逸和萧忆连忙上去行礼,苏倾顺了顺气,沉声问道:“官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