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逸最后扔掉段和誉,向满堂的酒客拱拱手说道:“好了,不和你们多说,这事啊,你们最好别信,继续存着银子,反正朝廷也没规定不准用银子铜钱。”
杨逸说完,潇洒地坐回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和章瑶他们喝起酒来。
“杨叔,侬服了汝,没得说,这顿酒钱非得你来出不可。”
“小瑶子,瞧你小气的,你身上若是带钱不够,我让店小二去相府结账就是了。”
章瑶说不过他,只得作罢,其实他们嘴上虽然抱怨杨逸拿他们耍猴,其实心里是很敬重他的。
别的官员遇上这种事,很可能会视若无睹,便是要管,也不大可能有这样的急智,把身边所有能利用的因素都利用上,不遗余力地为朝廷的政策作宣传。
新的纸币自发行以来,情况还算不错,但因有以前交子贬值的不良影响在,市井之间还有不少人存在抵制心里,象这个酒楼东家这样拒收纸币的绝不是个例。
官府为此一直在大力宣传纸币的好处,但那些官面文章虽然说得冠冕堂皇,又怎比杨逸这种拿事实说话的效果,加上那通骗死人不偿命的忽悠话,相信很快就会在民间传开;
市井小民通常都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官话他们未必会信,但是市井间流传的小道消息,他们往往会笃信不疑,大概是觉得那是来自于他们内部的声音吧。
因此,杨逸方才那番话一但在市井间流传开,必定为纸币的顺利流通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
杨逸不管他们怎么想,转头向身边的段和誉小声问道:“小王爷,南边的事情进展得还顺利吧?”
段和誉脸上浮上一抹笑意,也放低声音答道:“幸得杨大学士帮助,事情进展还算顺利,我父皇传信过来,让我好好酬谢杨大学士,我正打算过两日到府上去答谢呢。”
“小王爷不必客气,帮助小王爷的是大宋朝廷,本官自己并没有出什么力,只要来日大功告成之后,小王爷莫忘大宋的义举,加强两国的友好往来,和睦共处,使两国家永不见刀兵就好。”
其实职方馆在宜州那支“外援”大军中,安插了大量暗子,这支大军的一举一动都在职方馆的掌握之中;
段家毕竟是大理正统,得国两百年,现在虽然被高家控制了大理军政,但多少还有些根系。
几个月时间,段家已经陆续派来五千多人,充入那支由交趾战俘组成的军队,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这支军队的掌握,这些杨逸都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