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页

杨逸变戏法似的,从旁边放置小物件的瓷盘里取出一根绣花针,捏在手上细看,仿佛针上刻有天书似的,众人眼睁睁地看着,想看他又能玩出什么花样。

杨逸满带戏谑地瞄了赵明诚一眼,然后高声吟道:“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赵明诚跟了赵佶这位端王爷,竟连自己老子都骂了,这岂不正是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清娘忍了许久,终于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她以袖掩面,看不见脸上的表情,但可想而知定是笑得兰妍芳菲。

就连赵佶和米友仁脸上的表情也是丰富多彩,可用哭笑两难来形容。

赵明诚本就心慕清娘,这时在清娘面前颜面扫地,只觉得脸上象火烧一样。他想不出新诗回骂,又不好直接找杨逸晦气,因为杨逸对针吟诗,他若是出声,等于是承认自己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了。

可是不争嘛,杨逸却又明明是在骂他,争也不是,不争也不是,极度难堪的他冷哼一声,便落荒而逃……

杨逸望着赵佶,微笑问道:“比画画,我不行,要比诗词,随时奉陪,端王殿下要不要继续?”

人就是这样,本来自己很难受,可一但看到有人比自己还难受,心里就舒服多了。

本来赵佶被杨逸骂肚量狭窄,心里是不舒服,但和赵明诚的眼睛长在屁股上一比,他的“优越感”立即体现了出来,心里也就没那么难受了。

问题是让他再和杨逸比“诗词”,借他三个胆他也不敢啊!搞不好等下自己比赵明诚还臭。

骂战是他挑起的,现在杨逸反客为主,继续挑战,赵佶既然也不敢应战,哪里还敢留下?

眼看赵佶与米友仁一脸晦气的离去,杨逸把那画往柜台上一丢,淡淡地说道:“掌柜的,看戏看了这么久,是不是觉得很过瘾啊?”

那方掌柜回过神来,连忙屁颠屁颠地过来赔礼道:“不敢,不敢,小人有眼不识泰山,还望杨大学士恕罪!”

“哦?你何罪之有啊?”

“小人……小人方才……”

“好了,少跟我方才不方才的,我警告你,此事若是传出去,我拿你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