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页

苏秀折扇在手心一拍,仿佛才记起正事来,只听他说道:“姑父大人,元晖兄与我是至交,他尽承父学,书画精绝,如此人才埋没了岂不可惜?还望姑父能帮忙举荐举荐,凭元晖兄的才学,进画院当不成问题吧!”

大宋翰林画院在右掖门外,以内侍二人勾当,掌供奉图画,弈棋,琴阮之事,常以翰林司兼领,待诏,艺学无定员,也就是说只要谁的书画成就高,经举荐、通过画院考核,便可进入。

如苏秀所言,凭米友仁书画方面的才华,再经杨逸举荐进入翰林院绝对不成问题。

但杨逸还是拒绝了:“五郎啊,你大概不知道,我如今正处在风口浪尖上,满朝弹劾之声皆朝我来,此时举荐人才实在不合时宜,弄不好反正坏了元晖的前程。”

“竟有人弹劾姑父您?”

“在朝中为官,难免被弹劾,这有何奇怪?”

“那倒小五冒昧了!还望姑父海涵。”

米友仁似乎对此并不在意,姿态颇为清高,杨逸暗暗摇头,既然是来求人,还摆出这副模样,你当你是诸葛卧龙啊?

就算你是吧,我也不是刘备啊!

杨逸本来就对他的人品有些反感,你道如何,这米友仁和他父亲米芾一样,长于临摹古人书画,达到乱真的程度。

但他却没有他父亲那样的品格,他随其父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将摹本还给别人。

别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直至过了好些日才来讨还原本。

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

可见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

而他正是利用这一点,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

由于他模仿古画的技艺很精,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