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页

东京城里虽然没有边境上战火纷飞的惨烈情景,但所承受的压力丝毫不比前线少。

三关告急、雁门关告急、鄜延路告急、环庆路告急,一份战报如雪片飞来,整个大宋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一但一点被突破,恐怕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整个大宋的军心民心就会形成雪崩之势。

哲宗刚刚驾崩,朝局正乱,辽夏就一同攻宋,悲伤、迷茫、恐慌的情绪弥漫在京城里;

无数的弹章堆满了尚书省,几乎把章惇给淹没了,朝堂上求和的声音大有占据上风之势。

那些一向隐伏不动的皇亲贵戚,也都行动了起来,集体向当政者发难;

进不了尚书省,进不了文德殿,他们就到赵煦灵前大哭大闹,什么新党乱国,危及大宋社稷,都毫无顾忌地骂了出来。

就连那些太学生也不逛青楼了,聚上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他们当中有主张抗战的,有主张求和的,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

有些甚至动起手来,当街群殴,本就零乱的民心被鼓荡得更加彷徨!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六十来岁的老者走进了万胜门,他叫程颐,人称伊川先生,身上带着一个小小的官职,西京太学教授。

官职很小,但绝对是个大人物,他与兄长程颢一同开创了天理学说,桃李遍天下,在大宋有着崇高的地位。

后世影响整个大明朝政治生活的东林书院的创办者杨时,宁愿放弃高官厚禄,跑去拜程家兄弟为师,还因此产生一个“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

更重要的一点是,程颐虽然不入朝为政,却是洛党的元老,可以说他们兄弟两就是洛党的党魁。

这样一个人物进京,立即引起了轰动。

程颐掐准了时间来到了宣德门,拦住章惇的车马。

章惇刚掀起车帘,他便轻轻一揖道:“公之新政不合时宜,不得民心。公对外咄咄逼人,与辽开战,与夏断交,交恶四邻;公岂不闻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德道多助,失道寡助,今日今日,辽夏兴师百万,夹击而来,国内怨声载道,民心涣散,大宋国势危如累卵,皆公等一手导致,公若再不醒悟,必成千古罪人!”

章惇沉冷地问道:“程公有何退敌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