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案子怎么能行?没有也要创造出案子来,否则京兆府的判官岂不是无事可做?无事可做就意味着随时可能革职,不得已,大家就只能寻些陈年旧案来审。这些案子,其实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邻里之间谁家的树过了院墙到另外一家引起的争端,一只馒头引发的撕扯之类,换作是以往,京兆府哪里时间管这个,心情好的时候派个押司、差役去两边恫吓一下,叫他们谁都不许生事,谁再闹就抓哪个。这还是勤勉的,平素这种鸡毛蒜皮的事,苦主来告,大多数时候连理都不理。
而如今,这种鸡毛蒜皮的小案子如今已经成了香饽饽,为何?找事儿做,只有找到了事,才能让京察知道,本官还是有用的,朝廷还是需要本官的,本官绝没有蹲着茅坑不拉屎,大盗飞贼、杀人放火之类的案子毕竟少之又少,一个月也未必能撞到几个,这些屁大的案子,就成了保住乌纱的重要手段了。
京兆府里立即创造出了一个记录,某个姓邓的判官,坐堂一日,清理陈年旧案,一天居然审了五十多桩案子,到了下堂的时间,邓判官居然还不肯走,点了蜡烛继续审,自动自觉地加班加点,而且决口不要加班费,一直忙到了三更,实在是吃不消了,才被人给抬了回去。
结果第二天一个姓周的判官接班,立即咬牙切齿地大骂,这王八蛋居然把旧案都审了,叫本官审什么?简直是岂有此理。这还不算,人家一天审了五十多桩,你和他同朝为官,一个屋檐下的同僚,你要是审个十件八件的案子你好意思吗?到时候人家京察一查,哇,邓判官的工作量是一天五十好几,你居然只有七八件,虽说七八件在往日的时候也不算少了,可是这么一对比,你说你自己没有玩忽职守,不是冗员你自己信吗?
害群之马啊……这……
周判官欲哭无泪,没辙了,立即叫个胥吏回家知会一声,叫他们晚上送饭来,最好多带几件衣衫,夜里天冷,熬夜坐堂要冻坏身子的。
第八百二十七章 天大的案子
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反而到了夜间凉爽了一些,不过蚊虫逐渐增多,转眼就过了三月初,杨真这首辅如今算是过足了瘾头,十几天功夫,便裁撤了两百多个官员,汴京还不算,就是对外边的州府,门下省也是虎视眈眈,如今百官人人自危,居然一个个勤恳起来。
杨真的京察,得到平西王的大力支持,这是整个汴京都知道的事,如今有皇帝和平西王在身后,杨真做起事来游刃有余,换作是王安石在的时候,只怕早已被人群起攻之了。可是这时候,所有人都在沉默。
作为利益交换,杨真上疏,恳请宫中拟准泉州筹措万国展览。
赵佶看了奏疏,只问了一句话:“朕能不能去?”
杨真连想都没想,直截了当地回答道:“不能。”
赵佶立即表现出一副兴致缺缺的意思,道:“这是为何?”
杨真慨然道:“父母在,不远游。更何况是陛下?陛下乃是天下人的父母,担负社稷之重,岂可轻易离京远游?所谓万国展览,不过是我大宋厘清海政之后对万国示之以恩德的盛会而已,何须必须动身,只需遣一钦差使者前去安抚即可。老臣窃以为,平西王身份尊贵,又曾与各国打过交道,对泉州颇为熟稔,陛下何不如下旨意一封,请平西王前去泉州,召问各国藩王、使节?”
赵佶沉吟了片刻,道:“先下旨意让泉州上下筹办,待万事俱备了,再下旨意给平西王吧。”赵佶沉默了一下,又继续道:“朕听说外朝如今鸡飞狗跳,到处不得安生,杨爱卿,治大国如烹小鲜,你也老大不小了,何苦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杨真正色道:“陛下此言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