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页

杨真郑重其事地点点头,道:“死亦无所很。”

世人很难理解杨真的想法,寒窗苦读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有了做官的机会,登上了天子堂,却还要执拗的去做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同僚对他使白眼,亲眷们疏远他,得到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恪守着青灯草庐,这样的人一辈子求的是什么?

便是沈傲也很难理解杨真的行为,活着多好,活着才能吃喝,才能欢笑。有钱又多好,有了钱,才有红袖添香,才有锦衣玉食。同流合污多好,同流合污了,才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亲眷们得到好处,才会称颂你的功德。为了一个执着,偏偏要去做个活在自己世界的人,这样的人可以叫坚守信仰,也可以叫呆子、傻子。

沈傲不是这种人,他好享受,要养家,要糊口,所以他虽然有底线,可是大多数时候他还懂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这样,还被人叫做是愣子。而这位杨真,沈傲名义上的恩师,只能算是一个书呆子了。

沈傲心里不禁想:“只怕也正是因为这个世上还有呆子、傻子存在,才让这污浊的世界多了几分光亮,才让这满是铜臭的天下多了一分色彩。还好……”沈傲嘴角扬起几分苦笑,自嘲的继续想:“本王不是这种呆子,杨真是蜡烛,烧了自己去照亮别人,自己又是什么?自己只是一个人,一个俗人,活在这世上,只求穿暖,只求自己的家人安康,能为子孙攒下财富,如此而已。”

可是沈傲还是决心和这呆子一起去上这一道奏疏,仿佛不具自己的名字,就像是一根鱼刺梗在喉咙,人活在世上,再俗不可耐,总要去激动一次,去做一件认为自己可以去做的事。

杨真接了沈傲具名之后的奏疏,脸上露出喜色,随即道:“有平西王具名,这事儿就成功了一半。”他沉默一下,继续道:“从前多有得罪之处,还望殿下勿怪。”

杨真从前也确实给沈傲吃过一些苦头,只说弹劾一项,这老家伙也没少给沈傲穿小鞋,换做是别人,沈傲早就一巴掌扇过去了,可是这时候,他只是笑着道:“世上纯粹的人不多,大人算一个,大人能为难学生,学生岂敢有什么微词?”

和杨真说了几句话,杨真见天色不早,起身道:“明日老夫便进宫去,殿下,再会了。”

沈傲起身将杨真一直送到中门,嘱咐道:“切记,这狎妓的事一定要再润色一些,越冠冕堂皇越好。”

杨真应了,钻入轿子,渐渐远去。

天色暗淡,雨后的黄昏说不出的清新,与平西王府门前的灯笼相互辉映,这光线揉搓在一起,照耀在沈傲的脸上,霎时间,这个俗不可耐的少年竟变得光彩照人起来。

第八百二十五章 折腾开始

永和四年二月十六,黄历上注的是:宜出行、乔迁,忌宴客。很平淡的一天,可是这一天,却注定不平淡,李邦彦完了,程江完了,处在这漩涡中心的人都知道,太子只怕也完了。这样的惊天大变,恰恰一点风声都没有,升斗小民们注定了要养家糊口,哪里有兴致去理会什么天下事?

士人们也看不透这局面,太子据说还受了宫中的奖掖,从此以后在宫中读书,读书是好事,谁都可以说出个不好来,唯有读书人不能说。所以,整个汴京出奇的平静,浮躁过后,尘归尘、土归土,看不出一点惊天动地的迹象。

新任的门下令还没有到门下省来,录事和书令史们等待了许久,才得到消息,杨大人直接入宫去了,至于入宫去做什么,却一时猜不透。于是大家只好各行其是,梳理奏疏的奏疏奏疏,递交中书的递交中书,一切都等杨大人来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