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页

李邦彦这时候更加不明白赵佶的心思了,若是赵佶当真维护沈傲,自然是将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把事情暂且搁下才是。可是现在却又为什么闹出如此大的动静?把三省六部四十而司的官员都叫来,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莫非……陛下是要问过沈傲的罪,再明正典刑?

李邦彦一头雾水,这个猜想也有点儿说不通,若是赵佶当真要处置沈傲,要明正典刑,又何必要劳师动众?直接一个欺君、弑杀国丈的罪就可定夺。

其实他并不知道,赵佶现在也是有苦自知,一方面深恨沈傲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添乱,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念及一些旧情。可是郑妃那边却如何也要给一个交代,朝臣的非议也要平息,天下的舆情更不能忽视。要平息这场轩然大波,除了将事情闹大,赵佶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至于到时候沈傲是否罪证确凿就不是赵佶现在所考虑的事了,若真有其罪,当着天下人的面,赵佶也必须给予沈傲严重的惩罚,否则此例一开,这天下非要乱套不可。

李邦彦想了想,见赵佶一时失神,只好道:“微臣明白,这件事应及早通知到各省、各部、各司去,好让朝廷上下有个准备。”

赵佶微微点头,道:“你去办,记着,沈傲押到了汴京,就立即送到大理寺去,御审之期,再定夺吧。”

听了赵佶的吩咐,李邦彦又燃起了希望,只要是御审,当着朝廷百贯、整个天下的面上,只要能咬定了沈傲的罪行,赵佶便是要包庇,只怕也不可能了,杀戮大臣本就是大罪,更何况王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莫说是沈傲这个平西王了。到时候秉公处置,沈傲也绝没有翻身的可能。

“那么,微臣暂且告退,预先去做好准备。”

赵佶吁了口气,沉声道:“下去吧,随时等候传召,朕或许还有事要吩咐。”

李邦彦刚要走,便听到这阁外头传出婴儿的啼声,不禁朝门房那边看过去,只见一个宫人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莲步进来,急促地道:“陛下,王子殿下醒了!醒来便哭,怎么也止不住。”

赵佶的脸上这才展出一点笑容,快步过去抢过这襁褓中的小人儿,呵呵笑道:“他爹不听话,连朕的小骏儿都生气了。来,来,来,朕带你作画。”

……

第七百六十七章 闹哄哄

赵佶抱着怀中的沈骏,逗弄了一会儿,便让奶娘抱着,又让杨戬为他磨墨,寻了笔来,开始落墨;从前他尝试画山水图,却都较之不太理想,在这沈骏面前,当然要大显身手作他的花鸟图,他画了一辈子花鸟,熟稔到了极致,稍作布局,落墨之后便先画出远处高山林莽的轮廓,他不擅长以山水为画眼,所以这山石只用来衬托,作为底色,再用层叠画法画出一幅粗大的枫树来,枯枝上停一只鹰,凶猛地侧首俯瞰下方张嘴急奔企图窜入草丛中的雉鸡。

赵佶的下笔虽不豪壮,可是这只鹰用的却是掺以水墨的重笔,他自身严谨结实的画风这时候也表现的淋漓尽致,画中左上角的鹰扭头窥视,与雉鸡形成斜线呼应,雉鸡向画外逃匿,惊恐慌张,又将想象延伸到了画外。若是沈傲这个时候在,只怕真正击节叫好的不是这鹰和雉鸡,而是这棵枫树,鹰与雉鸡虽好,真正的点睛之笔却在这枫树上,粗大的枫树主干与巨大岩石形成密不透风的厚度,给人一种乌云压城城欲摧之感,将鹰与雉鸡之间奔杀的气氛烘托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