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页

敏思殿负责承制中旨,从前梁师成在的时候,便是依靠敏思殿起的家,在那里可一点也不比在陛下跟前差,几乎宫里的贵人都恨不得安插几个人进去,便是杨戬至今也不能将敏思殿完全掌握在手里,杨碧儿笑吟吟地道:“儿子多谢干爹。”

“你应得的。”杨戬淡淡地说了一句,继续道:“四日之后廷议,咱们准备看热闹吧,不知这一次又是什么样子。”

杨碧儿不由道:“怎么?很厉害吗?”他毕竟年轻,没有经历过从前新党与旧党之间的碾轧,心中倒是生出几分期待。

杨戬淡淡一笑道:“到时候你就知道,所以这世上有一个道理,天下是陛下的,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个你要记清楚,将来不要学那蔡京一样昏了头。”

蔡京昏没昏头杨碧儿不知道,却知道自家的干爹和平西王实在是精明过了,一开始他还蒙在鼓里,可是事后仔细一琢磨,才发现自己去泉州,一切都在平西王的掌握,每一个人反应和动作都已经猜透,才有了蔡京的今日。心里不由地想:“谁和平西王对着干,那才是昏了头。”

不过这些话,当然不敢说出来,杨碧儿努力地做出俯首帖耳的样子道:“干爹教训的是,儿子一定记得牢牢的,一辈子也不敢忘记。”

……

第六百三十六章 最后一根稻草

熙河的开春,总是较晚一些,宋夏和议,三边这边已经开始裁撤边军了,不过这裁撤也只是走个样子,按赵佶的意思,只是后退百里,做出一个友好的姿态,防务还是不能松懈的。

除了这个,负责互市的官员也委派了来,正与西夏那边商议,既是互市,又少不得和童贯打交道;有一些事,边军这边不配合,事情也是不好处置的。

所以童贯的案牍上,已是堆满了公文,从武官摇身一变,一下子成了文官一样,好在他精力出奇的好,也从不耽搁,能给方便的就给方便,不给方便的也提笔注明原委。

到了正午的时候,童贯已经有些累了,从前四处跑的时候,胃部就隐隐作痛,今日不知是不是坐得太久,也开始有些不适,家人问他是否去用午饭,他只喝了一碗稀粥,便坐在太师椅上捂着胃部养神。

十几年的行伍,让他的饮食并不规律,看上去魁梧,也留下不少隐疾。好在这时候他的心情还不错,时至今日,他不得不佩服自家的眼光。

正是这个时候,却是有个人匆匆进来,道:“童相公,新来的急报,从兴化军过来的,跑死了三匹马才及时送来。”

童贯立即打起精神,兴化军,这地方涉及到了两个人,哪一个都不是轻易能惹的,太师的籍贯在兴化军,沈傲曾经在那里调集水军平乱,明明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是藏龙卧虎。

“拿来。”虽是急切想知道急报的内容,童贯接过急报时,还是慢条斯理地揭开封泥,小心地取出信套,才点了点口水,翻出信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