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页

沈傲看了乐颜一眼,也不去揭破从前的恩怨,只是淡淡笑道:“来了?不必站起来,都坐下。”

说罢叫人奉了茶,沈傲道:“你们肯来,本王很是欣慰,这读书人也不全是空谈的。”

乐颜尴尬地道:“王爷有什么吩咐?”

沈傲笑道:“吩咐谈不上,不过是想重金聘请诸位去做些事罢了。”随即道:“泉州那边,本王打算成立一个学堂,急需招募一些读书人去教授学问,诸位若是有心,每月的薪资十贯,有谁肯去?”

居然是教学,所有的人都沉了下来,教学不就是授馆吗?做这个对读书人是一条出路,可是在座之人却没有几个愿意的,要真实去授馆,他们早就去了,何必要寻这平西王?

乐颜道:“王爷,这学堂仿的莫非是武备学堂的定制?”

沈傲欣赏地看了乐颜一眼,这家伙确实是个聪明人,一语就说中了要害。若仿的是武备学堂的定制,这就不必说了,他们这些教授,其待遇不会比博士要低,倒也去得,可若是寻常的学堂,那就没什么意思了,以他们的学问,在汴京有的是授馆的出路,没必要去泉州。

……

第六百二十九章 要比奸贼更奸

看到众人期盼的样子,沈傲淡淡一笑,道:“先试用一下,什么时候有了规模,再以武备学堂的定制办起来。这间学堂的规模不小,容纳的学子不下万人,到时候招募的博士还多得很,你们若是肯先进来,也算是元老了。”

沈傲纯属是糊弄,之所以办学堂,是因为有朝一日接管福建路方便一些,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还要继续扩张,更需要许多专业人士充斥进去,沈傲要办的这个学堂,大致和后世的小学加初中差不多,这些人的水平考秀才有点困难,可是肚子里又能有些墨水,将来培训一下,反而更好用。

这学堂,与大宋的精英路线不同,虽说文官体制在这个时代已是划时代的优秀制度,到了后世,更是被广泛的应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人也不得不向当时的东方学习,引进这种先进体制,于是各国争相效仿,最后演化成为公务员文官体制。

虽说这种体制并非万能,文官三权分立体制的大宋在历史上被还处在奴隶制时期的蒙古人打的满地找牙,文官内阁体制的大明最后还是沦落到起义不断,被奴隶制的建奴人取而代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可是沈傲看着这么多读书人闲着也是浪费,就算是垃圾也有回收的价值,本着这个心思,沈傲为了自家的基业,少不得也要实践一下。

将来若真的就蕃,三省分权制自然不必说,自然要从大宋照抄过来,不过这个文官体制,仍有改善的空间,这个时代的文官体制只限于精英,数十万读书人挤破头去争抢几百个官位,其难度可想而知,倒不如把‘官位’扩大化,将吏也容纳入科举的范围,将来安排职务,全凭考试的结果就是。

专业化也是一个方向,这就涉及到了理科,秀才们自然是不肯去做匠活的,比如设计桥梁,设计船只,收税之类的伙计,让他们去做,也实在太屈尊,而沈傲所构思出来的学堂恰好承担了这个责任,这些人文化水平至多也就是半桶水的水平,而且只是适当地参杂一些经义,其他的可以用更多的知识去补充,这就导致他们几乎不可能考取秀才,不是秀才,你算个狗屁读书人,老老实实养家糊口去。

当然,现在只是把班子搭起来,先糊弄一些名士过去,再让乐颜这样的名士去糊弄其他人,人生就是忽悠,忽悠你是看得起你。不过,什么时候把乐颜这些人转正,那得看沈傲什么时候就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