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页

赵佶厉声道:“走!”

沈傲站起来,道:“陛下能不能再听微臣一言。”

赵佶冷着脸道:“时至如今,还有什么说的?”

沈傲苦笑道:“陛下,微臣的右脸,也是微臣自己打的,是因为微臣为人父母,实在该死,自家子嗣的家业,居然也要断卖。”

赵佶呆了一下。

沈傲继续道:“这份国书,是议和的内容,可是微臣还要和陛下立一份密约。”

赵佶眼眸中多了几分曙光,道:“你继续说。”

沈傲道:“西夏地处西北大漠,桀骜不驯,要想彻底控制,唯有两个办法,其一是尽力征讨,斩杀殆尽。另一个办法是,移藩。”

第六百二十二章 平西王

赵佶深吸了一口气,看着脸颊红肿的沈傲,沉默了一下,随即打起精神道:“移藩?你继续说下去。”

沈傲道:“迁徙党项人口,可以去福建路,或者移至南洋各处,党项人之所以为祸,无非是西北贫瘠,不劫掠就无生路,将他们移到内陆,开拓土地让他们耕种,百年之后,宋人和党项人,又会有什么分别?”

赵佶暗暗点头,以往也有番人内迁,现在看来,确实与治下的汉民没有什么区别。

赵佶不由地道:“那西夏国该当如何?”

沈傲叹了口气,苦笑道:“西夏国既是向大宋称藩,那么迁藩也不是没有可能,到时候陛下大不了寻个位置,仍保留西夏国,依大理的先例处置即可。”

沈傲的意思,便是用西夏的国土换取内陆的国土,党项人之所以彪悍,是因为地方困苦,迁居进内地,改变了作息生产,自然而然地失去了攻击性。而大宋占了西夏,这里本就是战略重地,有了这块土地,便取得了河套走廊的控制,使西京长安变得更加安全。况且三边那边土地肥沃,因为有了西夏国,才导致荒芜,只要占住了西夏,那么便可以让流民向北迁徙,数十年之后,村落和市集便会出现。

赵佶沉吟了一下,一个移藩,几乎是彻底地解决了西夏问题,更夸张一些说,甚至是一劳永逸、兵不血刃地解决了纠缠在大宋头上的心腹大患,解决了西夏,至少五十万边军可以解脱出来,全力布置在西夏一带,借助西夏人修筑的城墙,对付更加强大的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