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便默不做声了,去为赵佶和赵楷斟了茶,小心翼翼地陪侍一旁。
赵佶继续看卷,几次忍不住说了好字,一会儿说:“程辉此人果然不负朕的期望,他的这篇经义堪称绝顶之作,只怕就是介甫在世,也要巍然叹服。”
介甫乃是王安石的小名,王安石倡议经义取士,他的一手经义自然是作得极好的,以至于后世许多学子四处摘抄他的范文揣摩其中的精妙。赵佶将程辉的经义与王安石相媲美,就连一旁看沈傲试卷的赵楷也不由意动。
随即,赵佶颇有些失落地道:“可惜程辉的诗文仍不见长进,欠缺推敲之处,否则此人稳坐头名了。”
杨戬在一旁笑道:“说来也奇怪,这国子监作诗的厉害,太学里做经义的厉害,奴才在坊间还听了一个段子,说是某个书生,因资质不济,被他的妻子责骂,他妻子是这样说的:你这贼厮读的什么书,作出太学的诗,国子监的经义,也敢戴着纶巾招摇……”
赵佶、赵楷二人俱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赵佶道:“你这奴才,就剩下伶牙俐齿了。”
杨戬笑道:“官家这样说倒是冤枉了奴才,奴才侍候着官家,既无需会做诗词,更不需要去读什么经义文章,只要让官家舒畅一些,奴才就满足了。”
这一句话倒是回答得极为得体,既为自己表了忠心,又生生地将赵佶那笑责挡了回去。
赵楷笑道:“杨公公能有这份心,就是极好的了。”
二人继续看卷,赵佶看得极快,一下子,十几份卷子便品评得差不多了,捋须道:“我大宋清俊果然不同凡响,这几份试卷,都是上佳之作。”
瞥眼看见赵楷却是一脸痴痴地看沈傲卷子,便道:“楷儿,沈傲的诗词经义如何?”
连续叫了几遍,赵楷才回过神,一脸茫然地嗯了一声,抬起眸,眼角却有泪渍。
赵佶暗暗奇怪,道:“楷儿,拿试卷来给朕看看。”
赵楷精神一振,将试卷交给赵佶,赵佶心中倒是颇为期待,能让楷儿失态的试卷,这倒是奇了,聚精会神地先看经义。
‘古之人以是为礼,而吾今必由之,是未必合于古之礼也;古之人以是为义,而吾今必由之,是未必合于古之义也’
看到这个开题,赵佶忍不住扶案道:“如此开题,倒是颇有意思,有独匠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