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赵顺昌纯粹是安赵老三的心,毕竟之前邓氏提出来跟去京城,老陈氏满口就骂了回去,虽说儿子是亲儿子,脑子也拎得清,但老陈氏显然不想让三儿子心寒。
再者,赵顺昌读书不怎么行,但脑子灵活,也有颜色,读了几年书没读出什么名堂来,倒是跟学堂里头的学生都交上了朋友。
赵顺昌比赵九福还大了两岁,但这两年邓氏挑花了眼,竟然一直没给儿子定亲,老陈氏直接把人带走心里头其实也有几分心思的。
商定了出发的人,随后老赵家就紧锣密鼓的张罗出门了,信件早就已经送了出去,老赵头老陈氏竟是一天都舍不得耽误。
行路难,通讯不变,赵九福接到家里头的信件已经是一个月后,算算时间家里人坐船的话怕也快到京城了。
虽说给爹娘用过长寿丹,但赵九福还是担心他们一路走来会不会生病,两人的年纪毕竟大了,这么大老远的过来不能让人放心。
他每日当差走不开,不得已只得让青竹雇车去码头那块等着,左右他自己也能赶车,不愁去衙门的事情。
也幸亏后来赵九福又买了两个人,据说是主家败落才不得已转卖的一对夫妻,看着大约五十出头的样子,但实际上才四十岁左右。
这夫妻俩一个能包揽了家里头的粗活累活,一个能把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净利落,煮饭也味道不错,人看着木讷一些,但却老实本分。
于是家里头就又多了两人,有他们在青竹才能分身出去守着码头,不然的话赵九福的吃饭都成问题,说不得还得拜托顾家帮忙。
青竹也算是历练出来了,当年刚来赵家的时候他可是什么都不会,现在不说十项全能吧,至少仆从需要会的事情他都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