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页

“还有,生产线上我也看了,刚才我没说,但是我既然挑剔了,我就索性一次性说出来,没降温设备,没有通风设备,这个可是不行的。”李和语重心长的道,“这些一点都不能马虎的啊,还是我之前那些话,咱不怕花钱,就怕钱花不到刀刃上。”

“这个我会安排人重新布线。”李爱军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还有你们生产车间可以再整改一下,物料乱堆乱放,这些都是小问题,关键我还发现一点,你们这里的不良品率是不是有点高?”这是李和从车间出来后一直憋在肚子里没说的。

李爱军道,“这个我们有专门的质检员,不合格的鞋子都是需要返工的,我们就是靠质量得信誉求生存的,不会拿这个开玩笑。”

李和道,“我就是闻着了汽油味,才知道在做返工。”

不合格的鞋子返工要用汽油来把胶水弄开。

他继续道,“那汽油味太重了,返工的鞋子堆的跟小山似得,补了拆,拆了补,费的物料不说,占用百十号工人也是成本啊。”

“没人和我说这些啊。”李爱军瞬间好像有点茫然,全然没有了刚才的意气风发。

李和拍着他肩膀道,“员工的沟通还是要做好,做小厂有小厂的好处,做大厂有大厂的难处。”

这里的本科生一抓一大把,何况这个厂主做的是外贸,对许多员工来说外语是必备技能,对于国际上的先进管理方式肯定有了解,他们不可能不晓得这个厂的问题出在哪里。

为什么不说呢?

也许大概是因为上下级的沟通不流畅。

他理解李爱军,受限于文化水平,许多东西对李爱军来说都是抽象难懂,很难透彻地理解,虽然有他的资金支持,可是做这么大,说不定暗地里都不知道吃了多少亏,受了多少委屈!

全是靠着一股毅力和拼命的架势!

“厂子里万把人,而且都是年轻人,要是没点服从性,我就不好管理。”李爱军终于说了实话。

李和笑着道,“你把部队那一套用在厂子里我不反对,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呢,有一点你要注意,你那个墙上的规章制度我也看了,迟到罚款,早退罚款,良品率不达标也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