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页

吴书记不好意思的道,“没打扰你休息吧?”

“没呢,不知道你有什么事情没?”李和接着递过去一根烟。

“前天齐会长,他向我传达了你的意思,你说我市不适合大项目投资,这一点我倒是不赞同,这两年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我看做的都挺不错。”吴书记开门见山,没有多余的废话。

从心里来说,他还是喜欢李和在本地多投资。

李和笑着道,“咱们市有什么优势没?”

“我市地里西北边陲,南拥长淮,北倚中原,京九铁路通南北、商阜铁路又贯穿东西,咱们刚刚好位于交通枢纽的位置,这大有可为啊!”吴书记发出连番感叹。

一个占全省四分之一的耕地,五分之一的人口大市,怎么可能缺乏作为呢!

李和的话,他是不信服的!

“不是没作为,吴书记,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眼前要做的是高筑墙,广积粮,先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李和认真的道,“咱们眼前都说下海,可是下海的推动力是什么?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放区,那什么时候能到咱们这样的内陆城市?何况眼前拉动经济的马车是外贸,咱们这种内陆城市靠什么发展外贸?”

他就差直白的说,他们这种地方要政策没政策,要位置没位置,好不容易沾个淮河的光,还没出海口!靠什么发展外贸!

“那你的意思是?”吴书记也知道李和说的是事实,经济政策的主方向是鼓励出口,从原来的封闭型经济转向了开放型经济。

李和笑着道,“我们最不缺的就是人,做人贩子就是了。”

“做人贩子?”吴书记当然知道李和是在开玩笑,但是还是没明白李和的意思。

“只要教育起来了,就什么都起来了。”李和解释道,“重心发展教育,做人口输出。”

吴书记愣了愣神,“这不叫是让他们出去打工吗?这哪里需要我们做工作,只要不是傻子,人家自己都会出远门挣钱。”

他以为李和会提什么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