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页

他开了辆面包车过来,不知道是租的还是借的。

三人上车之后,车子便直接往海关去。

1988年秋天的深圳,给周秋萍的感觉更加像个大工地。放眼所及之处,似乎都在施工。

车子好不容易穿过烟尘飞舞之处,周秋萍瞧见前面的广场路边竖着招牌,雪白的底色上刷着鲜红的大字:“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

深圳的形象,突然间在她脑海里鲜活起来。

经过银行时,周秋萍忍不住关心了句:“深圳国库券的价钱怎样啊?”

这话问别人,对方搞不好满头雾水。陈自强大学专业就是金融,随口回答:“自力说了你们的情况,你们真没必要南北跑折腾。这边证券市场还比不上海城。那才是全国的中心。”

虽然从大只佬宣称自己收上来的国库券也要拿去海城出手起,周秋萍已经估计深圳国库券火爆程度有限,不然人家不会舍近求远。但现在从陈自强口中得到确切的答案,她还是忍不住失望。

买房不是买大白菜,不可能瞅一眼就定下。可她也不能长期在深圳待着看房,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趁着干公家活的机会把自己的私事给办了。

想到这里,她还是主动问了句陈自强:“深圳现在有什么合适的房子推荐吗?”

“房子?”陈自强这回愣住了,因为即便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眼下深圳人也没什么买房的概念。

对,这里是有全国独家的商品房,可那是以投资补贴的名义盖的,销售方向也是面对香港人啊。这些香港人大部分是为内地亲友购买的,趁机解决亲友的城镇户口问题。听说一套房能带三个深圳户口呢。

陈自强想到这里回过神来:“你是想要非农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