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有:醋、酱油、蒜汁、辣椒油、芝麻酱等。
翠花可以根据他们的要求和口味,现场调味。
清爽解腻,口味多多,让这群小子都嚷着要吃上三大碗,再也不嫌弃捡麦穗辛苦了,而且干完活儿再吃饭,可真香啊!
连续干了几日,袁府这群娃娃都快晒蔫儿了,大梨村的村民们都忍不住同情他们,还有人好心的劝说:
“我说张孺人呐,您家可真舍得哟,孙子与外孙们年年不落回村干活,还一干就是五天,可别给晒脱皮了,娃娃的皮肤就是嫩。”
“这有啥舍不得的,男娃子嘛,皮实得很,你们哪家娃儿不干活哟?”
“我们家那皮猴子,哪能和府上的少爷们比呐!”
“都一样,都一样,谁不是吃五谷长大的,这也是让他们干干活,懂得珍惜粮食!”
村民们忍不住敬佩忠勤伯府,富贵不忘本,就该他们府飞黄腾达。
各地秋收的情况都快速汇总到了京城,今年算得上夏洪棣登基后,难得的一次丰收年。
向来不爱过节的皇帝陛下,今年打算响应礼部的频繁上书,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秋社大典。
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大夏朝各地的秋收都已经结束了。
之所以要选择“戊日”为“社日”,是因为“戊”居于十干中的第五位,居“中央”,五行对应“土”,寓意茂盛。
也就是说,这一天,是祭祀土地神的“黄道吉日”。
这一次的秋社大典由礼部尚书主持,选了当日的卯时三刻,夏洪棣携太子、文武百官,在社稷坛上敷五色土,奏乐起舞。
经迎神、上香、奠玉帛、三献、祝告、饮福受胙(饮福酒并接受胙肉)、三跪九拜、送神、望燎等过程之后,才算是成礼。
整整一个时辰,厚重的礼服让太子的后背全是汗水,再也没有参加此盛会一开始的欣喜。
祭祀活动完成后,比太子穿得更庄重的夏洪棣也累得不轻。他口谕礼部尚书将祭肉,分给今日前来的文武大臣,此举寓意着与百官共同享有风调雨顺的好福气。
除了参会的大臣,像忠勤伯府这样的人家,也都是能收到祭肉的。
翠花接了赏:十斤的牛肉,十斤的羊肉、十斤的猪肉,今日皇宫用的就是此三牲,他们家分到的这份量得傲视群雄了。
上行下效,地方官员也纷纷举行祭祀活动。
牟先生又得了假期,喜滋滋拿着过节费约了几个好友,喝酒玩乐去了。
入乡随俗,秋社的盛典一开,嫁出去的闺女这日可是要带着娃儿回娘家的。
翠花干脆带了府上的孩子们回大梨村,在大梨村的袁府和娘家人一起:吃社肉,做社糕、社饭,喝社酒。
宫里赏赐的社肉,都是煮了个大半熟的,在食用的时候还需要再次加工,一般的习俗最好是在两日内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