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页

张令伟接过话头,说道:“说老实话,以咱们国家目前的工业水平,我们研制出一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客机并不难。最起码,不会次于现在使用最广泛的波音737和空客320。毕竟这两个型号都至少是30年前的产品了,我们的技术不会比他们差。”

“这一点我完全相信。”唐子风说。

张令伟继续说道:“困难的事情在于,西方国家不会轻易地向我们发放适航证。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出于思维惯性,看不起中国的工业水平,从而也不相信我们的飞机质量。”

“的确会有这样的情况。”唐子风说。

关于这一点,他是深有体会的。商机的一些机床品质已经丝毫不逊色于德、日的机床,但在国外市场上还是容易受到歧视,说到底就是用户的思维定式,总觉得中国的东西就不如西方的好。

张令伟接着说:“第二个原因,就是一个利益上的原因了。美国有波音,欧盟有空客,它们都不希望这个市场上出现一个新的竞争者。我们搞大飞机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在未来的国际民用飞机市场上我们要三分天下有其一,这就是在分西方的蛋糕,他们是肯定不乐意的。”

“这种事,也由不得他们不乐意吧?”段如飞说,“我们买过波音,也买过空客,也允许它们在中国的天上飞。那么,现在咱们把飞机造出来了,他们凭什么不让咱们的飞机飞?如果他们敢禁我们的飞机,我们就禁了他们的飞机,我就不信他们会不在乎中国市场。”

张令伟说:“话归这样说,但实施起来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我们当然会用我们的适航证来和西方博弈,但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砝码。西方国家不给我们发适航证,也会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使用进口机床,其实也是为了堵他们的嘴,这是我们争取美国和欧洲适航证的一个手段。”

第五百六十八章 必须有自己的备份机制

“等等,让我想一下。”

段如飞打断张令伟的话。他想了几秒钟,然后说道:“张总的意思,是不是有两个方面。第一,你们使用了国外的机床,就能够证明你们的产品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这样西方国家就容易给你们发适航证了。”

“是的,这的确是一个方面。”张令伟说。

“第二个方面,你们买国外的机床,相当于向国外交的买路钱。西方国家看在这笔钱的份上,也会答应给你们发适航证。”段如飞继续说道。

“买路钱……”张令伟脸上有点窘,不过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差不多是段助理说的这个意思吧,但一般也不会说是买路钱,这算是利益共沾吧。西方的飞机专用机床,是被一家叫做韦尔财团的投资机构垄断的,韦尔财团在欧盟和美国都有很强的院外游说能力,我们使用韦尔财团的机床,他们也就有义务为我们争取适航证了。”

“原来是这样。”唐子风听懂了。难怪张令伟说这件事是在大飞机立项论证的时候就定下的,原来是有这样的考虑。

廖通说:“其实又岂止是机床,我们飞机上的很多部件,也是全球采购的,同样是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让国外觉得我们使用的是成熟的部件,能够对我们的产品有更多的信任。第二就是向西方国家的航空部件制造商让出一部分利润,减少他们的抵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