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硕叹道:“我们也没想搭理他啊。可是我们省里有领导看到了他的文章,觉得他说得对,于是就要求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说我们怎么办?”
“……”
唐子风无语了。齐木登这些人能够这样蹦跶,也是因为国内仍然有不少人相信他们的论调。有些人在自己的领域里堪称是睿智,很有工作经验,也很有头脑。但对于自己领域之外的事情,却是完全的白痴。
工业技术是有一些门槛的,很多人对于工业技术都是一知半解。这些人不喜欢看严肃的科普,却愿意听记者和叫兽们忽悠,被忽悠瘸的比比皆是。
“那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唐子风问。
崔硕说:“我们哪知道该怎么办?这不,我想起你是机床集团的老总,造钢珠的机床,也算是机床吧?我想问问你,如果我们春泽市要委托你们临机集团为我们开发一种国产的钢珠机床,性能不能低于进口机床,价格还不能太贵,你们能不能办到?”
“这有何难?”唐子风轻松地说,“我实话告诉你,这种机床,我们过去还真的做过预研,主要的技术障碍都已经解决了。只是因为这种机床的市场太小,我们专门去开发出这种机床,没太大的意思。”
“有意思啊!”崔硕拉着唐子风的胳膊,“老八,这事对你们没意思,对我们春泽市来,可太有意思了。实不相瞒,这件事在我们政府那里都已经上过会了,市里准备拿出2000万来突破这个技术难关。
“既然你说你们过去就搞过预研,而且已经没有技术障碍,那你就好事做到底,直接把这种机床开发出来吧。”
第五百三十二章 看谁最后玩不下去
“研发一种钢珠加工机床,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在于,我们研发这种机床有什么用?”唐子风说,“我们过去评估过,全球一年采购这种机床的数量不会超50台,按每台30万美元计算,也就是区区1500万美元的产值。
“目前德国的米朗公司是这种机床的唯一制造商,我们如果要和它竞争,最终的结果估计是平分秋色,各占一半的份额。这样一来,一年也就是750万美元,不到5000万人民币的样子。
“为了这区区750万美元,我们要单独搞一套技术标准,还涉及到售后服务,实在是很不划算。现在我们做的哪个产品,都比钢珠机床的市场大得多,我们有什么必要去搞这个呢?”
这就是财大气粗的表现了。想当年,唐子风刚刚跟着周衡到临一机去脱困的时候,一个几十万元的业务也能够让全厂欣喜若狂,而现在,唐子风居然会觉得一桩一年不到5000万的业务不值得一做。
唐子风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临机集团手里有许多个产值远高于此的项目可以做,只是抽不出足够的人手和其他资源去做。用管理学上的概念来说,就是接这桩5000万的业务所付出的机会成本,远远高于5000万,唐子风当然不愿意接。
如果换成一家小型机床企业,没有太多的业务机会,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当然也是很好的。但要开发这种钢珠加工机床,涉及到一系列技术难题,比如钢珠的精密磨削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寻常的小企业还真没这个能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