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页

华夏茶道出现的很早,但很遗憾没有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具体的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

华夏的茶道“重意义而轻形式”,讲究“道可道非常道”。

但也正因为如此,华夏的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清”。

相反,在rb那边,却是有着一套完整的程式,把兴于盛唐的茶道很好的存续了下来,而且加以发扬,并且独树一帜,形成了以和、静、清、寂为基本精神的茶道。

捧着黄金茶茶瓣落泪的老人名字叫方晚,是国内著名的茶文化专家,他一贯的主张就是复兴古茶道。

这些年也一直为此努力着,在茶文化圈子里非常的有名。

当然,争议也非常的大,很多人都认为茶老太注重形式,是个思想老顽固,只会翻故纸堆。

但同时追随茶老的人也非常多,他们认为茶老复兴古茶道是非常有意义的,是华夏茶道复兴的一面旗帜。

健全礼仪、复兴茶艺、重铸茶德,就是茶老的一直以来的追求。

对于那些攻击他太过拘泥于形式的人,茶老也不以为意,甚至以孔子自比。

春秋末年,礼崩乐坏,就是那些诸侯都不再行周礼。

但孔子依旧坚持行周礼,在许多人眼中,孔子就是不折不扣的守旧派。

哪怕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孔子的行为也的确是不符合时代发展,说一声老顽固都不为过。

但这种身体践行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也的确是难能可贵。

孔子守的不是形式上的周礼,而是完整的周朝秩序,是他的政治追求。

茶老追求复兴茶道,自然精研茶叶,对于各种好茶,他都是知之甚详。

品鉴了那么多好茶,像鸡尾屿这种无论是品相,还是芬芳都这般上乘的好茶,实在是太少见了。